•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孫家棟:用一輩子造“中國星”

            2019-09-30 15:40:05     來源:光明網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孫家棟:用一輩子造“中國星”

              有一個人,翻開他的人生履歷,就如同閱讀一部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他就是“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

              他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大總師”,中國第一顆導彈、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第一顆探月衛星……很多“中國第一”的背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孫家棟:用一輩子造“中國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由此開始,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孫家棟正是“東方紅一號”的總體設計負責人。

              衛星發射是一項高風險工程,不到衛星入軌那一刻,誰都不敢說百分之百成功。1974年11月5日,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發射失敗后,孫家棟和同伴在冰天雪地里一點一點尋找碎片,撿了整整3天。最后發現,是火箭中一根導線的銅絲在發射的震動中斷了。這次的教訓讓他明白,航天發射中,質量是第一位的,要嚴把質量關,狠抓細節處。

              1994 年12月,孫家棟被任命為“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工程總設計師。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75歲高齡的孫家棟又再次披掛上陣,挑起工程總設計師的重任。當年最年輕的“兩彈一星”元勛,變身為“空中飛人”,有時一周就要去三四個城市,一年穿壞5雙布鞋。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孫家棟和歐陽自遠卻抱在一起哭成了淚人兒。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孫家棟:用一輩子造“中國星”

              一生奉獻航天,一生為國家需要奔波。除“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改革先鋒”之外,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孫家棟的榮譽薄上再添一枚共和國勛章。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孫家棟:用一輩子造“中國星”

              7年學飛機,9年造導彈,50年放衛星。曾經有人統計,中國航天發射的前一百顆衛星,有三分之一是在孫家棟的領導下發射的。回想起這些年的歷程,這位步履蹣跚的“90后”總是一句話“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策 劃:戰 釗

              編 導:宋雅娟

                  蔡 琳

                  肖春芳

            [ 責編:趙清建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