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9月29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黃旭華被授予“共和國勛章”。當天下午,中國工程院召開學習袁隆平、黃旭華院士科學精神座談會,袁隆平、黃旭華院士出席座談會,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出席會議并講話。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何華武、王辰,秘書長陳建峰,各學部院士代表,院機關和戰略咨詢中心處級以上黨員干部參加了會議。
袁隆平院士表示,今天被授予“共和國勛章”,感到非常激動,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和鞭策,希望能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現在主要有兩個任務:第一是讓雜交稻實現高產、更高產、超高產,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現在要向每畝1200公斤、每公頃18噸沖刺;第二是海水稻,也就是鹽堿地的水稻,計劃在十年內將耐鹽堿的水稻發展到一億畝,每畝按最低產量300公斤計算,這樣可以產300億公斤的糧食,可以多養活1億人口,他表示非常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
黃旭華院士表示,今天被授予“共和國勛章”,感到非常榮幸和激動,這是國家給予的最高榮譽。他見證了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在沒有專業人才、相關資料和國外對我們嚴密封鎖的情況下,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一個又一個頂尖的技術難關,白手起家,從無到有,不斷取得突破和進步。他指出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面對新情況新挑戰,我們要以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信心和決心,為我國科技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表示,袁隆平、黃旭華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勛章”是院士隊伍的驕傲,是中國工程院的驕傲。他代表工程院向他們致以衷心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李曉紅強調,兩位院士始終把國家的需要作為自己的追求和使命,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繁榮緊密結合在一起,廣大院士要向袁隆平、黃旭華院士學習,學習他們科學報國、勇攀高峰的愛國情懷;學習他們嚴謹治學、求實奉獻的科學精神;學習他們嚴格自律、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
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主任康紹忠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主任郭東明院士分別作為院士代表發言,表示要以兩位院士為榜樣,進一步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精神旗幟,接力科學精神火炬。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中國船舶重工719科技委主任張錦嵐也作了發言。(中國工程院)
[ 責編:戰釗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