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千家餐飲名店推出“同吃國慶面”系列活動
國慶吃碗長壽面漸成新民俗
餐飲
本報訊(記者 李佳)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京城多家老字號和品牌餐廳推出國慶應景菜品,營造喜慶氣氛。特別是長壽面、“國慶面”成為今年黃金周餐飲市場的一道新風景,不少餐廳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面條產品,攜手消費者以吃面的形式喜迎國慶。一些社區和敬老院還組織老人一起吃長壽面。國慶節吃碗長壽面,正逐漸成為一種新民俗。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走訪了解到,國慶期間,京城近千家餐飲門店將開展“萬人同吃國慶面”活動。錄制國慶祝福語就可以免費享用長壽面;用餐者與新中國同歲,或者名字中有“國慶”者,到店用餐可獲贈特色壽面;餐飲技能人員開展面點技能展示,消費者也可與其同臺競技……豐富的活動,吸引了眾多食客到店消費,各大餐廳預訂火爆。
昨日,北京烹飪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北京民俗學會向全市餐飲界發出了弘揚“國慶吃面,國泰民安”新民俗的倡議,號召各老字號、特色餐飲、鄉間旅游等餐飲服務單位,深入挖掘面條歷史文化和制作技藝,在國慶期間推出特色面條產品及優惠活動;鼓勵有條件的餐飲企業開展節日公益活動,如向敬老院、福利院等機構,環衛工人等節日保障人員贈送“國慶面”等慰問活動,踐行社會責任,傳遞行業愛心和愛國熱情;倡導在京餐飲服務單位積極響應“國慶吃面國泰民安”新民俗新風尚,在每年國慶節持續推出國慶美食、開展節日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廣泛參與,共度國慶佳節。
北京民俗學會會長高巍表示,“慶生面”本身就有很強的人文基礎,“吃面的民俗本身就有長久的歷史,各地也都有不同口味的風味面,面條在人民生活中有厚重的群眾基礎,在民俗節慶、生日禮儀、社會交往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舉國同慶的日子里,這種自發的凝聚力抒發著人們對祖國的熱愛。”
在高巍看來,餐飲行業率先將二者結合起來,紛紛創新長壽面,這種將節日融入生活中的舉動是一種新嘗試,同時又體現出家國情懷的凝聚,“在中國文化中,凡重要節日必有民俗形式作為載體,春節的餃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每一種食物的載體都寄托著人民美好的期望。相信‘國慶吃面’祝福國運綿長、國泰民安這種新民俗,也將被發揚光大。”
攝影/本報記者 汪震龍
[ 責編:孫宗鶴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