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衛健委定點扶貧工作以及貧困地區健康促進工作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扶貧辦專職副主任曾云光表示,國家衛健委建立保障機制,資助農村貧困人口參保,將其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解決貧困人口看病的制度保障問題。
曾云光表示,推動地方在現有保障制度對貧困人口進行政策傾斜的基礎上,通過補充保險、政府兜底、慈善救助等多種形式,為患有大病、重病的貧困人口建立(兜)底保障機制,實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形成保障合力,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控制在(貧困)家庭可承受范圍之內,大病、重病(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90%左右。
曾云光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和扶貧開發統籌推進,建立了農村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解決了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的問題。他介紹說,832個貧困縣中,已經實現每個縣都有一家公立醫院,99%以上的鄉鎮和行政村都有一個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其中88%的鄉鎮衛生院和75%的衛生室已經完成標準化建設。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盤活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上下聯通,通過“縣聘縣管鄉用”和“鄉聘村用”以及巡診、派駐等方式,解決貧困人口有醫生看病的問題。
曾云光表示,截至目前,各地從縣醫院向鄉鎮衛生院派駐4.8萬人,通過“鄉聘村用”和從鄉鎮衛生院向村衛生室派駐村醫2.4萬人,2.6萬名鄉鎮衛生院醫生定期到村開展巡診,全國累計向鄉村兩級支援醫務人員9.8萬人,已有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
據介紹,自2019年,1007家城市三級醫院派出6174名醫生,采取“組團式”支援,加強針對貧困地區疾病譜的專科能力建設;遠程醫療覆蓋832個貧困縣并向鄉鎮衛生院延伸,提升縣級醫院能力,貧困人口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
(責任編輯:DF378)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