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在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方面北京取得了哪些成效?北京為改善營商環境做了哪些努力?昨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請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圍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奮力譜寫偉大祖國首都發展新篇章”作介紹,并答記者問。陳吉寧透露, 70年來,北京作為偉大祖國的首都,與時代同脈搏,與國家共奮進,地區生產總值由2.8億元提高到3萬多億元,人均GDP超過14萬元,邁進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
科技創新
研發投入強度
位居全國之首
陳吉寧介紹,在科技創新方面,北京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從創新資源上來看,北京具有豐富的人才和科技資源,擁有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有86萬左右的在校大學生,以及2.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北京研發投入強度是6.17%,穩居全國首位。
從創新活力上看,北京也是當之無愧的全球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城市,每天新產生約200家創新型企業,創業投資金額和案例數都占全國的30%左右。在人工智能領域,全國60%的人工智能人才聚集在北京,全球人工智能企業100強中,中國有6家,其中北京有5家。
目前,北京正在加快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核心是要解決科技成果的產權問題。科技成果產權由過去的國家單位擁有轉化為科技人員可以個人擁有,國家可以參與分配,從而讓科學家“自己生的孩子可以自主培養成人”。
營商環境
全年減稅降費
預計近1800億元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北京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陳吉寧指出,過去辦事情是按政府各個部門的流程設計出來的,叫“政府端菜”,今天變成了“老百姓點菜”。政府從過去“我要怎么辦”變成“企業和群眾要我怎么辦”。
“對企業和群眾辦事來講,我們的理念是,只有一個政府,沒有政府的各個部門。”陳吉寧說,企業和老百姓到政府辦事,要只進“一扇門”,只跑“一個窗”。今年北京將實現各級80%的事項“一門”辦理,同時打破各個區域的劃分,推動“全市通辦”“全域通辦”。今年還將實現70%的事項在政務大廳的一個窗口分類受理。目前北京已經實現市級各個部門的數據全部共享,今年市區兩級各拿出400至600項高頻事項,力爭實現“最多跑一次”或者“一次不用跑”。
此外,今年前八個月,北京新增減稅降費1368億元,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近1800億元。近兩年,北京還推出一系列減費舉措,減輕企業的支出。
空氣質量
清潔優質能源
占比超過96%
近年來,北京空氣質量出現明顯好轉,藍天天數也越來越多,1月至8月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其中8月僅為23微克/立方米,成為有監測數據以來的最低值。這與北京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打贏藍天保衛戰密不可分。陳吉寧表示,首先就是調整能源結構。過去北京燃煤總量是2270萬噸,現在已經壓到400萬噸,平原地區基本實現了無煤化,目前全市清潔優質能源占比超過了96%。
其次是優化產業結構。北京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很快,到今年上半年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已經超過82%。另外,北京嚴格執法,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1.1萬家,之后實現動態清零。
北京現在每年新增的10萬輛機動車指標中,有6萬輛是新能源汽車,這是全世界大城市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最高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用車污染控制水平,2013年到2017年,共淘汰老舊機動車216萬多輛,北京對于超標排放的執法力度在全國也是最高的。
協同發展
集中力量推進
北京新兩翼建設
過去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北京接下來將如何深入推進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林克慶表示,北京將集中力量推進北京新兩翼建設。一方面,繼續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切實做到雄安新區需要什么就主動支持什么。以首善標準來抓好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區的三所學校、一所醫院的“交鑰匙”項目,規劃建設好雄安新區的中關村科技園。
另一方面,高質量推進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包括推動建設城市副中心站綜合疏通樞紐,7號線東延和八通線南延今年年底通車;抓好北京學校、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建設;城市綠心今年要完成8000畝綠化任務,亮出整體形象;圖書館、博物館、劇院三個文化設施建設力爭今年年內開工。有序推進行政辦公區二期建設,推動適宜的功能和產業向副中心轉移。同時,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向廊坊的北三縣延伸布局,更好發揮副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
文化建設
紙質圖書閱讀量
去年人均11.7本
北京的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努力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杜飛進介紹,70年來,北京的博物館從50年代的14家增加到今天的179家,公園由50年代的6個增加到今天的700多個。這些年來,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建成,國家大劇院、首都博物館、北京圖書大廈成為文化地標,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即將開工建設,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將于后年向公眾開放。149家大小劇場、329家電影院、5800多家公共圖書館、上萬家文化館站遍布京城,去年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11.7本,這個數字遠遠高于其他城市。
如今,文化產業也已經成為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杜飛進說,文化產業作為北京重要支柱產業,占GDP比重始終保持增長態勢,從2004年6.4%提升到2018年近10%,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1.07萬億元,是2013年的2倍。文/本報記者蔣若靜
(責任編輯:DF52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