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北青報社評:功勛模范是國家最閃亮的精神坐標

            2019-09-19 08:31:3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功勛模范是國家最閃亮的精神坐標

              今日社評

              本報特約評論員

              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身上體現的愛國奉獻、擔當作為、赤誠報國、創新創造,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真實寫照。宣揚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的豐功偉績,弘揚他們的精神風范,必將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更好鑄造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智慧。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7日簽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于敏等8人“共和國勛章”,授予勞爾·卡斯特羅·魯斯等6人“友誼勛章”,授予于漪等28人國家榮譽稱號。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規定,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為國家最高榮譽。國家設立“共和國勛章”,授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國家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的杰出人士;設立“友誼勛章”,授予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中作出杰出貢獻的外國人;設立國家榮譽稱號,授予在經濟、社會、國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領域各行業作出重大貢獻、享有崇高聲譽的杰出人士。隆重表彰杰出功勛模范人物,是國家和民族最激動人心的崇高禮贊。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獲得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功勛模范人物,他們或是赤膽忠心獻身國防事業,或是全心全意服務民生福祉,或是鞠躬盡瘁推動科技創新……盡管他們所處時代、所在崗位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民族的興衰緊密聯系在一起,知難而進、發奮拼搏,焚膏繼晷、鞠躬盡瘁,終成國家棟梁、民族脊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進行系統性設計、作出全方位部署。從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立大德于社會”,到建立中國特色功勛榮譽表彰制度“揚大義于國家”,再到褒揚功勛模范人物“布大信于天下”,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形成了精神引領、制度保障、有效實施的完整系統。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首次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體現了先進性、開創性、突破性、示范性,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是我們國家最閃亮的精神坐標,他們身上體現的愛國奉獻、擔當作為、赤誠報國、創新創造,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真實寫照。宣揚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的豐功偉績,弘揚他們的精神風范,撥亮民族精神殿堂的燈火,必將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更好鑄造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智慧。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頒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是系列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隆重表彰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必將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爭做先鋒的良好氛圍,推動全黨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必將進一步激發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進一步凝聚國際友人參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趙慧芳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