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幅幅不同時代的影像,見證了70年來百姓住房發生的歷史性巨變。的確,從土坯房到筒子樓、單元房,再到如今的樓房、智慧小區,人們住得越來越寬敞、舒適,生活也越來越有品位,億萬家庭的安居夢正在變成現實。
這是情系民生的堅定行動。黨中央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政府、社會、市場齊發力,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公租房“兜底”,棚改戶“出棚進樓”,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這是關系千家萬戶的溫暖答卷。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70年增加3.7倍,約2億群眾通過保障性住房圓了安居夢。百姓不僅實現有房住、住好房,追求也越來越時尚。如今,空調、網絡、電腦等成了許多家庭的新標配,城市生活不斷提檔升級,鄉村環境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居民實現了由“有居”向“宜居”轉變。那一張張笑臉上,寫滿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走進新時代,“一磚一瓦”還在不斷夯實,不僅筑起千萬個溫暖的家,更筑起人們奔向幸福生活的新希望……
(平?子)
?
圖片說明:
圖①:貴州省大方縣奢香古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成為美麗鄉村綜合社區。?
羅大富攝(人民視覺)?
圖②:重慶市北碚區在公租房社區開辦義務輔導點,為孩子們提供學習場所。
秦廷富攝(人民視覺)?
圖③:江西省峽江縣巴邱鎮康怡欣苑廉租房小區里,居民享受休閑生活。?
陳福平?張?晶攝影報道(人民視覺)?
圖④:浙江省德清縣武康街道城西村,村民們喜遷新居。?
王?正攝(人民視覺)
圖⑤:2006年遼寧省撫順市的棚戶區。?
陳韶華攝(人民視覺)?
圖⑥: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水溝寨村搬遷前舊址,目前該村農民已全部搬入新安置點。?
陳曉東攝(人民視覺)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18日 12 版)
(責編:莊紅韜、付長超)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