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北京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已達26490元

            2019-09-18 08:32:5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本市低收入農戶明年底全部“脫低”

              北京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鄉村振興和扶貧支援”專場9月17日上午召開。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6年起,本市啟動新一輪低收入幫扶,經過三年多的持續努力,截至今年6月底,未過線農戶2021戶、4783人,明年底將全部“脫低”。

              產業幫扶?助力農戶“脫低”

              距北京市區約130公里的延慶南天門村,是北京市低收入村之一。在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幫扶下,南天門村開始種植黑木耳。“黑木耳可以露地種植,具有儲存時間長的特點,非常適合當地村民種植,以此作為脫貧奔小康的產業抓手。”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食用菌科科長魏金康說。

              即便黑木耳的種植技術難度相對不高,但由于村民從未接觸過,技術人員依然在技術推廣上費了不少腦筋。為保證幫扶效果,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在生產關鍵時期,奔赴現場指導,與村民共同施工,抓好每個環節的技術細節。同時,布設云端數據基站,掌握實時環境數據……自2018年9月籌劃以來,南天門村新發展6萬余棒黑木耳,從今年生產長勢來看,預計可為南天門村貢獻約30萬元的產值。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已在延慶的5個鄉鎮、11個低收入村全面開展工作。引進、示范推廣了蔬菜、食用菌、西甜瓜、鮮食玉米等10類作物,示范推廣面積達3258.5畝,助力農戶“脫低”。

              自2016年起,本市啟動新一輪低收入幫扶,制定實施“六個一批”精準幫扶措施,認定低收入農戶72600戶、156000人,低收入村234個。市委農工委副書記、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康森介紹,經過三年多的持續努力,截至今年6月底,未過線農戶2021戶、4783人,明年底將全部“脫低”。

              高質發展?豐富百姓“菜籃子”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菜籃子”也越來越豐盈充實了,北京探索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最近這兩天,密云區泰民同豐農業合作社的生產基地內熱鬧非凡,鮮食玉米節吸引了大量居民到現場嘗鮮。展臺上擺放著剛從地里摘下來的鮮食玉米,還有現場制作的爆米花。家住密云區西田各莊鎮的趙建,今年把大棚周圍的55畝耕地全部用來種植鮮食玉米,剛剛收獲的這一茬,畝產量達到750公斤。“過去我種植的是普通玉米種,銷售收入每畝不到1000元,鮮食玉米的銷售收入能夠穩定在2000元以上。除去鮮食玉米種植成本要高上200元左右,我還能多獲得每畝800元左右的收入。另外,我也不用為種植技術和銷售犯愁,泰民同豐農業合作社都幫我解決了,這次鮮食玉米節上,就有我種植的玉米。”

              近年來,優質高端鮮食玉米在北京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19年種植面積初步估算將增加3000至4000畝,達到3.5萬畝左右,遍布京郊各區,其中房山、密云種植面積較大。在規模擴張的背后,是產業鏈的逐步完善。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發展微商銷售和社區新零售,組織社區團購和市民采摘,讓越來越多的鮮食玉米走到百姓身邊,促進了消費轉型升級。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至296.8億元

              70年來,北京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1952年的2.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96.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達到26490元,相比1956年,年均增長8.9%;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從1956年的151元增加到2018年的20195元;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的9.2平方米,提高到45平方米。

              此外,農業土地產出率不斷提高,糧食作物平均單產從1949年的855公斤/公頃提高到6137公斤/公頃,蔬菜平均單產從1949年的1.3萬公斤/公頃提高到3.6萬公斤/公頃,農業勞動生產率從1978年的444元/人提高到25197元/人。

            責任編輯:趙慧芳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