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近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4次締約方大會(COP14)在印度新德里召開,來自全球197個國家的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87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盛況空前。聯合國特別邀請了“全球治沙領導者”、庫布其治沙帶頭人、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部長級會議上分享中國億利庫布其治沙經驗,受到聯合國及“一帶一路”多國點贊。

王文彪表示,億利集團30年將庫布其沙漠中6000多平方公里變成了綠洲,創新性地破解了“沙漠怎么綠,錢從哪里來,利從哪里得,如何可持續”的世界治沙難題。王文彪提出倡議:“全人類應聯手開創防治荒漠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行動!根據億利在庫布其30年的實踐成果推算,如果人類能牽起手來用未來十年將地球上3600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的5%(即180萬平方公里)變成森林,就可以每年穩定地產生40億噸碳匯,這將是對抗全球變暖的重要途徑。”

出席本屆大會的聯合國以及“一帶一路”多國代表高度評價中國庫布其治沙,海內外主流媒體紛紛進行專題報道。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執行秘書易卜拉辛·蒂奧頗有感慨地說:“我也出生在沙漠,非常理解荒漠給人類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庫布其治沙的成果令人感到震撼,這是我實地考察過的全球最佳治沙案例。”

斯里蘭卡環境部土地資源局主任阿吉特·希爾瓦表示,他也曾經到訪庫布其億利生態治理區,對他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我看到人們為了防治荒漠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使用了很多創新的技術,這些工作卓有成效。”

印度環境部長普拉卡什·賈瓦德卡結合本國土地退化的情況,向王文彪詳細了解億利庫布其治沙的模式,對改善荒漠生態的同時帶動農牧民脫貧非常感興趣。乍得環境部長易卜拉辛·賈馬拉丁也在會后主動聯系億利集團,希望將億利庫布其治沙的技術盡快引進乍得。

摩洛哥、中非共和國的有關負責人先后與億利就“政府+企業”的合作方式進行了探討,希望億利庫布其模式為他們的國家帶去綠色的希望。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4次締約方大會期間,來自46個國家的媒體代表深入億利庫布其治沙一線考察調研。有的記者說,在他們國家,沙漠有水的地方就治一治,沒有水的地方就束手無策,也不知道該不該治理,但是來到中國,億利庫布其治沙讓他們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埃及影響力最大的“金字塔”報記者進行了專題報道,贊揚億利庫布其治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治理規模和技術前所未有,這篇報道登上了“金字塔”門戶網站首頁的頭條。

《人民日報》9月16日刊發重磅評論《中國經驗對全人類非常重要》:
今天的中國,正在以自身的發展,為破解世界性難題作出中國貢獻,展現大國擔當。在生態領域,面對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等全球性問題,中國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黃河“幾”字彎處的庫布其沙漠,幾十年來不斷創新沙漠治理模式,實現了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被國際社會譽為“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教科書”。
新華社全媒體播發專題報道《<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大會矚目“中國方案”》,稱庫布其治沙帶頭人、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分享“治沙經驗”,“庫布其模式”廣受點贊”。

中央電視臺也在大會現場采訪聯合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代表,億利庫布其治沙的成果和經驗獲得了高度評價。

《經濟日報》用整版從產業化、市場化角度報道了億利集團治理庫布其沙漠的模式和戰略轉型升級,并突出報道了這家全球治沙領導者企業以模式和技術創新夯實核心競爭力。(鄧暉)
[ 責編:肖春芳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