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臺上線 可“刷臉”完成社保待遇資格認證 測算未來養老金數額

            2019-09-17 13:55:3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北京青年報記者解麗經過一個月的試運行,人力社保部昨日正式宣布,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據悉,該平臺是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的總門戶,重點為參保人和參保單位提供全國性、跨地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首期開通8類18項全國性統一服務。其中,可進行社保查詢、可“刷臉”完成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同時還可以進行養老金測算等等。

              人力社保部指出,黨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按照“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卡通用”的公共服務模式開展了組織建設。正式上線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重點為參保人和參保單位提供全國性、跨地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首期開通了8類18項全國性統一服務。包括社保年度參保信息查詢、待遇資格認證、養老金測算、社保關系轉移查詢、異地就醫查詢、境外免繳申請、社保卡和電子社保卡狀態查詢等等,都是全國性跨地區服務。參保人員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門戶(si.12333.gov.cn)或下載“掌上12333”手機APP,通過用戶注冊登錄后體驗相關服務。已申領了電子社保卡的人員,可打開電子社保卡“掃一掃”功能,快速掃碼登錄,并可以直接在電子社保卡頁面查詢辦理相關社保服務。

              對于養老金的測算,就相對復雜一些。需要填寫9個定量以及3項預測參數。9個定量包括實際繳費年限、上年末個人賬戶儲存額、本年月繳費工資等;3項預測參數包括未來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未來繳費工資增長率(%)、未來個人賬戶記賬率(%)。人社部強調,養老金測算僅是在多種變量因素模擬假設的情況下計算,真正的計算公式極其復雜,而且與社平工資、本人工資、利率等變量因素密切相關,所以實際金額仍需以退休時當地社保經辦機構計算為準。

              據悉,下一步,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還將推出更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線上服務,逐步開通更多的授權訪問渠道。

              詳解

              如何進行養老金測算

              以尚某為例,基本信息為:女,今年48歲,預計退休時間55歲。

              先行選擇參保類型:城鎮企業職工還是個體工商戶或靈活就業人員。尚某為城鎮企業職工,點選相應按鈕即可。之后就要填寫的是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上年末個人賬戶存儲額。視同繳費年限目前在職人員一般都會為0。另外兩項準確數據在社保對賬單的表格最后一行就可看到,所以建議測算時可以在平臺先行查詢社保繳費信息,填寫準確數據。尚某個人賬戶存儲額為184498元,繳費年限20年。

              下面要填寫:以前年度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其實這個指數通俗理解,就是自己的工資跟社平工資之間的比值,有0.6、0.8、1、2、3五個選擇可選,尚某選擇為“2”;“參保地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北京2018年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7855元,所以此處指標填寫7855元。

              最后,要填寫未來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未來繳費工資增長率(%)、未來個人賬戶記賬率(%)三個預測信息。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近年來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高低不等,高時達到接近18%,低時剛過4%,所以這里“未來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就假設為8%。“未來個人賬戶記賬率”是指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產生的利息。這個記賬利率要參考當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銀行的居民定期存款利率、養老保險基金營運的實際收益等因素確定。例如,2016年度記賬利率為8.31%,2017年年度記賬利率為7.12%,這里假設這個數字也為8%。這樣,未來繳費工資增長率也可設定為8%。

              把這些信息全部輸入后,點擊“計算”按鈕,系統就會給出養老金預算結果。尚某將于2026年退休,基本養老金約為8823元,其中基礎養老金約5683元,個人賬戶養老金約3140元,過渡性養老金0元。

            (責任編輯:DF381)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