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8月數據解讀:高新技術強勁 逆周期調節力度將加碼

            2019-09-17 12:10: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國家統計局9月16日發布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主要指標有升有降,工業生產下行趨勢仍未扭轉,但高技術制造業實現較快增長。數據顯示,8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規模以上工業快1.7個百分點。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1.8%、8.3%和5.4%,比規模以上工業快7.4、3.9和1.0個百分點。

              而剔除受政策擾動影響的汽車消費后,消費增速呈現企穩跡象;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升,支撐固定資產投資整體保持平穩增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將加快。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前8個月國民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結構優化態勢沒有變,穩中有進的態勢在持續。目前正處在結構調整攻堅階段,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實現全年預期發展目標。

              宏觀經濟結構優化明顯高新技術增速強勁

              國家統計局9月16日發布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2%,比上月加快0.13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是最大亮點。8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規模以上工業快1.7個百分點。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11.8%、8.3%和5.4%,比規模以上工業快7.4、3.9和1.0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同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8月份工業生產增長略有放緩,確實存在經濟本身有一定的下行壓力的因素。從8月份當月來看還有一些特殊因素,比如工作日比上年同期少一天,對當月工業增速有一定影響。8月份全國登陸的臺風是3個,比歷史常年多1.2個,其中“利奇馬”臺風強度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五強的臺風,對東部地區省份工業生產造成一些不利影響。

              “從下階段來看,工業生產保持穩定還是有比較多的穩定條件。工業升級發展的態勢在持續,一系列工業發展的政策效力也在持續顯現,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將為企業提供很好的支撐。從未來發展的情況來看,逆周期調節力度在加大,近期推進貸款市場化報價利率機制的形成,實施了降準,這些都為工業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當然,目前我們也應該看到工業生產確實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下一步,還要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進一步強化逆周期調節,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促進工業平穩健康發展。”付凌暉說。

              經濟穩增長必須要穩投資,而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占重要地位。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00628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2%,增速比1—7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保持較高增速。

              “從前期情況來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并不高,主要是由于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舉措,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受到一定影響,影響了基礎設施投資能力。面對這種情況,中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加專項債的發行,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這樣有利于支撐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付凌暉表示。

              逆周期調節力度將加碼基建領域潛力大

              今年2萬億元力度空前的減稅降費明顯減輕了企業負擔,但地方財政收入受此影響較大。前7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同比增長僅3%,創近年新低,有11個省份收入下滑。

              為了穩投資補短板,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規模大幅提高至3.05萬億元,并首次提前至1月發行。截至8月底,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進度已達94.79%,9月底前可以完成全年發行任務。得益于此,今年基礎設施投資較為穩定,但也并未出現較高增長。

              8月新增專項債發行速度較前月回升,同時對地產嚴調控也使資金向基建分流,預算內外的資金支持均帶動基建投資增速回暖。”中信證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說。

              隨著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穩投資力度也急需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再次成為重要政策工具。9月初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部署了加快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這次部署有三大要點。首先,2020年專項債券額度將提前至今年下達,根據現有法律法規,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最高為1.29萬億元。其次,禁止投向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2020年專項債將重點投向鐵路、軌道交通等十大基礎設施領域。最后,專項債可做項目資本金范圍從以前4個領域擴至上述十大基礎設施領域,并且首次明確專項債資金用于項目資本金的規模占該省份專項債規模的比例可為20%左右。考慮到資本金可以撬動三四倍社會資金,機構按今年專項債數據測算此舉撬動社會資金可超1萬億元。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鄭春榮稱,今年的債務資金、項目安排比去年啟動得更早,有利于地方政府妥善安排項目進度,穩投資穩增長。

              付凌暉認為,中國基礎設施發展還有很大潛力。從數據來看,目前人均基礎設施存量水平相當于發達國家的20%~30%,在民生領域、區域發展方面,還有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基礎設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有不少有利條件,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持力度。

              重大項目專項債加緊推進

              據悉,為了落實國務院穩投資的要求,地方已經上報了2020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項目。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對上報的可以提前使用并可見效的項目進行摸底,明確這些項目是否符合作為實物工作量要求、能不能作為資本金、是否重大項目等條件。

              按照安排,今年限額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要確保9月底前全部發行完畢,并將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

              截至9月15日,全國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總計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規模為39711.48億元,其中新增債券合計發行約占新增限額(30800億元)的94.16%,新增專項債券僅1404.23億元待發。

              現代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啟春對媒體表示,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相較此前,所有準備工作都得往前趕,預計最快今冬將有一批符合要求的重大基建項目開工。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允許專項債資金用作重大項目的資本金,并框定了重大基礎設施領域,同時明確了“資金跟項目走”的要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PPP專家張宇表示,針對有些地方存在地方債“資金閑置”和“資金串用”,以及使用不到位的情況,監管部門督促各地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實際上就是鼓勵專項債優先用于在建項目,新建項目至少前期手續要齊全,這樣才能使資金投入產生效果。

              對于在發揮專項債促進投資作用的同時,如何防范風險,財政部預算司巡視員王克冰表示,一是以資金績效為導向,堅持形成有效投資,確保形成實物工作量;二是以合格合規為重點,堅持項目合格合規,絕不能一哄而上、“蘿卜快了不洗泥”,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三是以風險防控為底線,明確項目投資方向。

              專項債券必須用于有收益的政府投資項目,融資規模與項目收益相平衡,聚焦地方政府早投晚投都要投的項目和補短板、強弱項的基礎設施項目。優先考慮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好的地區,重點支持財力好舉債空間大的地區,對地方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少安排或不安排。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