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津巴布韋前總統羅伯特?穆加貝走完了95年的傳奇人生。14日,津巴布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一時間,哀思在世界各地涌起。這位總是身處爭議漩渦的世紀老人,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穆加貝的人生從不缺少標簽:他是7個學位的擁有者;他在殖民者監牢里待了11年;他是津巴布韋開國元勛;他是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他曾是最年長的國家元首;在非洲人眼中,他是民族英雄、斗士;在西方人眼中,他是“獨裁者”“暴君”。
尊師重教――
巨大的政治遺產
穆加貝出生于首都哈拉雷市郊一個貧苦家庭。少年時的他沉靜好學,“放牛時只要有本書看就很高興”。25歲那年,他進入有“南部非洲政治領袖搖籃”之稱的南非黑爾堡大學深造,畢業后前往加納任教。
1960年,穆加貝回到故鄉,投入民族解放事業。三年后,他創立民盟,但因“發表顛覆言論”遭逮捕。此后的11年鐵窗生涯中,穆加貝把監獄當成學校,通過函授獲得倫敦大學學位。他還舉辦文化培訓班,鼓勵獄友們:“總有一天,我們會需要這些學位的!”
穆加貝畢生重視學習,上臺后狠抓教育。得益于勒緊褲腰帶辦學校,津巴布韋識字率高達89%,在非洲僅次于毛里求斯。
堅持斗爭――
畢生的不懈追求
獲釋后不久,穆加貝奔赴莫桑比克,領導民盟游擊隊在邊境開展武裝斗爭。面對當時出現的妥協思潮,熟讀《毛澤東選集》的穆加貝堅持認為,要實現獨立解放,唯有武裝斗爭一條途徑。在他領導下,游擊戰從鄉村發展到城市,解放區面積不斷擴大。
1979年,穆加貝同白人當局簽署“蘭開斯特大廈協議”。協議奠定了津巴布韋的獨立勝局,但也約定只能自愿贖買白人土地,不能沒收。穆加貝為祖國即將獨立而欣慰,但對談判結果憤憤不平:“為什么我們不能采取軍事斗爭,爭得更有利的地位?”
穆加貝一生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利益,反對外來干涉,敢于向西方說“不”。即使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刻,這一信念也從未動搖。
平衡包容――
被淡忘的口號
1980年,民盟在首次跨種族議會大選中獲勝,穆加貝出任總理(當時實行總理負責制,1987年改行總統制)。執政后,穆加貝高舉“和平、和解、發展”大旗,采取黑白兼顧、平衡包容政策,在短時間內妥善處理種族、民族和黨派矛盾,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迅猛發展。
那時的津巴布韋,堪稱非洲國家“發展典范”,經濟總量在南部非洲僅次于南非。今天走在哈拉雷街頭,人們仍能依稀領略當年的繁華勝景。那時的穆加貝,可謂西方國家的“座上賓”。1990年,英國《新非洲》雜志將他評為“非洲最佳領導人”。1994年,英國女王授予他榮譽爵位。
多年之后,西方輿論把經濟困頓、民生凋敝當作津巴布韋的唯一注腳。他們顯然對這段津和西方“蜜月期”集體失憶了。
快速土改――
道義與現實的兩難抉擇
冷戰結束后,特別是新南非成立后,津巴布韋在西方眼中戰略價值大不如前。前宗主國英國不愿再為穆加貝政府提供土改援助資金,原本就進展緩慢的土地贖買更加舉步維艱。
2000年3月,津巴布韋舉行議會選舉,執政黨民盟僅以微弱優勢險勝。為奪回民心,穆加貝鋌而走險,決定實施“快速土改”,強行征收白人農場,安置無地少地的黑人農民。
占人口3%的白人擁有全國70%的可耕地。“快速土改”劍指土地分配歷史不公,廣大黑人農戶拍手稱快。但副作用很快顯現:大批白人撤資或逃走,大部分黑人農戶缺乏資金技術,耕地荒蕪。
津西方關系迅速降到冰點,美國、英國、歐盟相繼實施制裁。經濟持續惡化,通脹率一度高達百分之2.31億,城鎮失業率逾80%。內憂外患之下,穆加貝險些輸掉2008年大選。
鄧小平同志曾三次會晤穆加貝,圍繞發展道路和對外政策問題毫無保留地交流經驗,希望他根據國情制定務實政策。穆加貝十分欽佩小平同志的睿智坦誠,但顯然并未完全領會小平同志談話的深意。
對華友好――
非洲“向東看”的倡導者
穆加貝生前14次來華,同我國幾代領導人都交往密切。他倡導對華友好“向東看”政策,曾深情地說:“我們已經轉向東方,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穆加貝走了,帶著中國等友好國家民眾對他的緬懷。如果早幾年急流勇退,如果改革步子再穩妥些,也許會有更完美的結局。
歷史無法假設。今天的津巴布韋保持和平、穩定和發展,中津關系“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明天,太陽依舊會從東方升起!
作為津巴布韋的好朋友、好伙伴,我們應該感到欣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17日 17 版)(責編:馬昌、曹昆)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