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互動體驗是提高科普率的催化劑

            2019-09-16 09:52:4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互動體驗是提高科普率的催化劑

              親眼目睹“地球”上一場大氣風暴,遠程為蔬菜施肥,在機器人實驗室看最新人工智能成果……第九屆北京科學嘉年華日前在北京科學中心開幕,372項科學體驗項目整裝列隊,迎來了大批愛“玩”科技的孩子們。(9月15日《北京青年報》)

              置身虛擬場景,感受科技帶來的便利與變化,這是空洞的說教無法帶來的。比如“小球大世界”展區,用計算機和視頻投影儀將行星數據、大氣風暴、氣候變化、海洋溫度等做成動畫圖像,這種全景化場景的展示,很多人都少有機會見到。

              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變化的世界里,我們都希望孩子們除了讀萬卷書還能行萬里路,現在的互動體驗卻給他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契機,依托于高科技,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到科技的神奇之處,比如最新地球VR版的虛擬現實,用戶可以飽覽世界各大城市的美景,甚至站在世界之巔或在無垠的太空翱翔。

              這就是互動式體驗模式的神奇之處,它因身臨其境而讓人印象深刻。互動體驗模式除了更有助于提高接受和參與的效果外,也更易激發起每個人豐富的想象力和激情,比如對科技的無限推崇,對從事科技的人無限羨慕,對科技所帶來的變化無限展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也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世界強國首先是要成為科技強國,科技的強大最核心要素就是科技人才的培養,以及大眾科技素養的提升。只有絕大多數人都喜歡科技并致力于科技創新,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這項事業,才會給科技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和支持。

              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8.47%,2020年將達10%,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不過較之于其他發達國家,國民在科學素質上的提升空間仍很大,“綠豆治病”“酸堿體質”等偽科學依然大行其道,張悟本、李一和王林等人依然有廣闊的市場,這些都說明我國在增強全民科學素質方面還任重道遠,這其中既要提高整體的比例,也要注重實踐的運用,讓科學素質真正深入人心。

              以色列著名經濟學教授埃亞爾?溫特認為,促進科學素養最重要之處在于,應當從教授科學轉向教授科學思維,例如,從強調科學事實的教學大綱轉向讓孩子們獲得科學技能的教學大綱。在很多西方國家,除了借助各種平臺進行科技展示、交流與互動,提高現場感和體驗感外,還會通過公開講座和實驗室的示范活動,幫助公眾了解科研機構所從事的科學研究。第九屆北京科學嘉年華372項科學互動體驗,正好搭建了體驗式教育的平臺,有助于提高科學普及的效率與質量,這對科學教育“從娃娃抓起”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責編:楊僧宇、喬雪峰)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