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潘岳在近日舉行的第八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表示,當今世界,擁有數百年乃至數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希臘羅馬文明、俄羅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奧斯曼文明等古老文明,正在重煥生機。他說,古老文明并不都是完美的,但因其內生的開放包容傳統,有益于形成各文明間平等對話的共同體。
潘岳這個觀點,讓我們想起了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事務原主任基倫?斯金納今年的一番講話。斯金納將中美關系界定為“文明較量”,與中國的對抗是“一場與一個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識形態的斗爭,美國以前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斗爭”。她還說,這將是“我們第一次面對一個非白種人的強大競爭對手”。斯金納的言論自然遭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包括一些美國人士,他們稱這些言論“糟透了”。斯金納宣揚的是零和博弈的叢林法則,更是對美國一直倡導的多元文化價值的輕蔑否定。
“當一些國家強調本國優先而‘逆全球化’時,大多數古老文明卻主張以包容性傳統助推新型全球化;當一些國家將‘現代化’簡化為‘唯美國化’時,大多數古老文明卻主張以文化多樣性追求多元現代化;當一些國家以‘文明沖突論’而導致非彼即此時,大多數古老文明卻主張以‘文明的對話’去塑造和而不同的未來。”潘岳這番話,正是對斯金納之流觀點的正面回應。
潘岳認為,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鑒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現代文明不再一家獨大。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言,古老文明,尤其是完成了現代性轉化的古老文明,蘊藏著化解現實困境的寶貴經驗,凝結著追求美好未來的恒久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要以文明對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面對文明“沖突論”,文明對話是破解之道。文明沖突的根源不是古老文明的現代復興,而是單一文明的唯我獨尊。各大古老文明都有對話協商的文化傳統。中華文明講求協和萬邦,從未實行“國強必霸”;倡導禮尚往來,從未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認同夷夏互變、天下無外,從未搞成非此即彼、不共戴天。以文明對話化解文明對抗,是早已為古老文明所印證的共生共存智慧。
面對文明“中心論”,文明對話是超越之道。西方國家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把“西方中心主義”的價值理念內嵌于制度設計,“民族-國家”的自我中心主義由此不斷膨脹,排外主義盛行。只有推進文明對話,才能彌合東西方文明斷裂的鴻溝,超越“民族-國家”的狹隘文明觀。要在全球治理中通過積極開展多邊對話,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合作共贏、求同存異代替零和博弈、唯我獨尊,努力重塑文明多樣性。
面對文明“優越論”,文明對話是融匯之道。現代西方文明具有根深蒂固的“文明優越感”,而古老文明歷經風雨榮辱,既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單一的西方現代工業文明如果不與各大古老文明交流借鑒,更加無法成為普世文明。古老文明如果不與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也難以發展壯大。
我們是要文明的沖突,還是要文明的對話;是要文明的自我封閉,還是要文明的交流互鑒?正確答案,不言而喻。古老文明的對話之道,就是淬煉人類共同價值之道。古老文明的復興之路,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
(作者:顧思)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