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北青報社評:租車違處新規彰顯便民利企新水平

            2019-09-11 08:32:4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租車違處新規彰顯便民利企新水平

              本報評論員??潘洪其

              集中研究制定60項便民利企措施,在兩年內分批推出并具體部署落實,體現了公安機關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的自覺追求,表明公安機關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方面做出了大量積極有效的探索,形成全面系統的發展改革思路和成熟完備的工作機制。

              公安部9月10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群眾企業的公安交管6項新措施將于9月20日起推行的情況。6項措施包括3項便捷快辦服務和3項網上交管服務,分別是車輛登記銷售企業快捷代辦、租賃汽車交通違法處理簡捷快辦、臨時入境車輛牌證便捷可辦、全面推進小客車轉籍信息網上轉遞、全面推行“兩個教育”網上學習和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多發點段網上導航提示。(相關報道見A3版)

              此次公布的6項公安交管新措施,是公安機關60項便民利企措施的第三部分。今年以來,針對人民群眾反映的辦事、辦證、辦企痛點難點問題,公安部研究制定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7個方面60項措施,涵蓋了公安機關面向社會、面向企業、面向群眾的大多數服務管理事項。7月17日和8月1日,公安部公布了60項措施中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措施,分別是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復制促進服務自貿區建設12條移民與出入境便利政策、公安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以及全國公安機關“一網通辦”工作措施。

              縱觀60項便民利企措施,從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到全面提升公安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從加快推進部門間數據共享、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到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都體現了公安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的自覺追求。集中研究制定60項便民利企措施,在兩年內分批推出并具體部署落實,表明公安機關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方面做出了大量積極有效的探索,形成全面系統的發展改革思路和成熟完備的工作機制。

              上述6項公安交管新措施中,最直接體現公安機關便民利企、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宗旨的,當屬租賃車輛交通違法處理簡捷快辦規定。按照新規,對交通技術監控記錄的租賃汽車交通違法,允許承租駕駛人通過交管“12123”手機APP自助處理,方便不在違法行為地、機動車登記地的承租駕駛人網上處理;承租駕駛人在違法行為地或者機動車登記地交管部門窗口處理時,不再要求提供租賃汽車行駛證,由信息系統自動核對租賃關系,減少承租駕駛人處理交通違法兩地奔波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新規同時明確,對承租駕駛人沒有及時處理的,經過租賃企業的申請,公安交管部門可以將交通違法記錄轉移到承租駕駛人名下,并通過在租賃合同中確認的聯系方式,及時告知、督促承租駕駛人處理交通違法,充分發揮交通違法查處警示效果,提升駕駛人的安全文明駕駛水平。據測算,租車違法處理新規將惠及300多萬名承租駕駛人、2萬多家租賃企業,每年為租賃企業節約運營成本數億元,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自駕出游需求與日俱增,租車成為越來越多人出游之首選,汽車租賃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7年我國汽車租賃行業市場規模達679億元,2018年增至802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917億元,2023年將增至1464億元左右。上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發展與自駕游、休假度假相適應的汽車租賃服務。相關職能部門、監管部門應當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更多方便群眾、有利企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挖掘汽車租賃等行業的增長潛力,不斷拓展行業發展空間,真正把文化和旅游消費市場做大做強。

            責任編輯:李昂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