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草原,集二國際干線沿線樹木在風中搖曳,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集寧工務段職工們用近20年的艱辛付出,讓這條曾經的沙漠鐵路變成列車暢通的生態坦途。
集(集寧)二(二連浩特)國際干線全長335.6公里,穿越茫茫的渾善達克沙地。由于沙地生態系統一度嚴重受損,生態防護功能明顯減弱,浮塵、揚沙和沙塵暴天氣頻發。惡劣的生態環境不僅制約著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還影響了鐵路運輸安全。
為改善集二國際干線環境狀況,集寧工務段組織技術人員對沙害進行專題研究,采用“麥草網”來“收服”沙塵暴。他們選取不短于60厘米的麥草橫鋪在沙地上,將麥草攔腰扎入沙子深約15厘米左右,麥草頭尾自然豎立合攏,橫1米、豎1米,交錯扎制,形成麥草方格。這樣不僅起到了防風固沙效果,而且可以在方格中種植沙蒿、檸條等固沙樹種。在草格子遮蔽下,植被遇風吹不走,遇雨就能發芽生長,而麥草腐化后形成的“沙結皮”在固住流沙的同時,成為植物生長的養分。對沙害嚴重地段,他們采取設置尼龍網格沙障、栽植高立式沙障、以黏土覆蓋穩固沙源等措施,形成封沙育草帶、前沿阻沙帶、固沙防火帶、防護造林帶“四帶一體”的防風固沙科學防護體系。鐵路沿線黃色的沙地逐漸減小,綠色的草木由點連成線,由線串成片。截至2018年底,集二干線綠化率達87.3%。
“工程治沙治標,種草植樹治本。集寧工務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種草植樹。為確保種植的每一棵小樹苗都成活,治沙工們必須在樹木返青前讓這些小樹苗得到充分灌溉。”每到春季,已經從事治沙工作近30年的治沙車間工長郭曉明就帶領職工每天徒步行走10多公里,一棵樹一棵樹地檢查。
如今,主要沙害的鐵路兩側寬64米至86米范圍內的治沙防護林帶穿越渾善達克沙地,直達位于二連浩特邊境的鐵路國門。這些治沙綠植有樟子松、新疆楊、榆樹、沙棗、枸杞等16個樹種、116.8萬株樹木,綠化面積達到682公頃。樹木涵養水源、固沙治沙效果初步顯現,渾善達克沙地空氣濕度明顯增加3%。
沿線綠化面積逐漸增多,易發生牛羊啃食現象。同時,春冬兩季風大物燥,極易發生綠化帶“火燒連營”的情況。針對這些新的問題,集寧工務段成立4支檢修小組對管內網圍欄進行加固整修,成立3支巡視小組加密巡視防護林帶,防止牲畜進入破壞,成立1支宣傳小組對林帶周邊牧民挨家挨戶上門講解、宣傳保護鐵路防護林帶的相關知識和消防安全知識,并制訂了防火搶險應急預案。綠化林帶的安全,確保了貨運列車暢通,降低了公路運輸的壓力,有效減少了尾氣排放。從2016年起,渾善達克地區沙塵暴逐年減少,藍天白云天數連續3年保持在275天以上,同比增加48天。(經濟日報記者王軼辰)
(責任編輯:DF378)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