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列車”醫療隊隊員正在老撾巴色市為當地民眾做身體檢查。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在老撾占巴塞省巴色市的老撾人民軍陸軍第五師醫院院子里,搭建著標有紅十字的綠色軍用帳篷,帳篷附近的接診臺前排著長長的隊伍。幾十名身著橄欖綠軍服的中國軍醫在忙碌著,“和平列車”醫療隊旗幟和印有“中老友誼地久天長”字樣的橫幅,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分外醒目。
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列車”醫療隊分為3個醫療組,在萬象、川壙、巴色等地開展醫療服務活動,為老撾軍民提供義診、查體、手術等服務,以無私奉獻書寫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受到老撾軍民高度贊譽。
“共同造福老撾軍民”
得知中國醫療隊來到巴色,當地居民坎邁一大早就從幾十公里外的地方趕來。“特地讓在醫院工作的侄子幫忙登記,終于能趕在第一天接受中國醫療隊的診治。”坎邁對記者說,10多年來,自己的膝蓋經常疼痛難忍,行走困難,被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今天經過中國醫生的治療,走路時感覺好多了。”
在萬象,中國醫療隊搭起了醫療帳篷,這些現代化帳篷醫院讓很多老撾人驚嘆不已。記者看到,醫學檢驗、放射影像、超聲檢查等新型醫用設備,均以箱儀一體化的形式集成為不同的單元模塊,且防水、抗顛簸。“帳篷醫院里的醫療設備十分先進,救治時效率很高,讓老方在學習醫療技術的同時,也學到很多衛勤組織指揮的經驗。希望向中國專家學習,共同造福老撾軍民。”老撾人民軍總后勤部部長溫康在參觀完帳篷醫院后說。
憑借著優良作風和高超醫術,“和平列車”醫療隊在萬象、巴色等地已經成了“知名醫院”,前來就診的患者接連不斷。老撾人民軍陸軍第五師軍官苯頌腰部疼痛已20多年。醫療隊骨科專家許斌確診其為腰椎滑脫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若不積極治療,神經壓迫將進一步加重,可能導致下肢癱瘓,建議苯頌到中國援建的老撾人民軍103醫院盡快手術。“中國醫生醫術高超,感謝你們的到來!”苯頌激動地說。
在老撾期間,醫療隊除了為當地官兵和群眾提供義診、體檢、手術等服務,還為老方醫務人員開展學術講座、手術指導、疑難病例討論等技術幫帶和交流活動。通過深入交流分享、授課輔導、帶教示范和實踐操作,為老撾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感謝來自中國的幫助”
在占巴塞省義診期間,“和平列車”醫療三隊還抽組醫療小組赴2018年老撾潰壩事故發生地阿速坡省薩南賽縣巡診。“專門安排醫療隊重返阿速坡,充分體現了中老兩國領導人心系災區、情系災民,對災區人民的深情關愛,‘和平列車’醫療隊隊員和當地民眾是中老兩國深厚友誼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宋雨大校說。
聽說中國醫療隊重返阿速坡的消息,當地不少民眾早早來到薩南賽縣東巴村受災群眾安置中心。義診現場,肝病和感染科主任汪茂榮的工作臺前患者很多,接診的傳染性疾病包括登革熱、瘧疾、肝炎、結核等。為快速確定感染源,醫療小組準備了多種檢測試劑、試紙。“‘和平列車’醫療隊在我們面臨危難時來救援我們,真的很感謝你們!”前來接受診治的薩南賽縣漢尼村村民康普力激動地說。
結束了一天的義診,“和平列車”醫療隊即將離開時,不少村民拉著醫療隊員的手,久久不愿松開。村民伊穆說:“去年洪災時很多人無家可歸,還患上疾病,對生活幾乎失去了希望。中國醫療隊的及時幫助,讓我們找回了希望。今天,中國醫療隊再次到來,中國醫生給我們帶來了健康,感謝來自中國的幫助!”
除了在多個地區開展義診活動,中老雙方還于今年8月在萬象舉行了“和平列車”中國―老撾人道主義醫學救援聯合演訓。聯演以泥石流災害人道主義醫學救援為主題,兩軍參演官兵近500人。中老雙方組織整合訓練、桌面推演、實兵演練、演習觀摩、評估總結等活動,共同提高應急醫學救援協同合作能力。
“中國醫療隊幫助老撾提升了醫療衛生水平”
康邁是老撾人民軍陸軍第五師醫院院長,多日來的合作,讓他深入了解了中國軍醫:“中國醫生醫術高超、臨床經驗豐富,盡心盡力地為患者檢查、診斷和治療,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評。中國醫療隊幫助老撾提升了醫療衛生水平。”
連續3年參加“和平列車”活動的老撾人民軍總后勤部衛生局副局長宛平表示,應對疾病和災害是老中共同面對的任務。三年來,“和平列車”合作更加廣泛、深入,中國在醫療、藥品、器械、培訓等方面一直傾力幫助老撾。“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列車’醫療隊,為提高老撾醫療衛生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溫康表示,“和平列車”活動顯示了老中兩軍的合作關系,特別是在衛生領域的合作得到不斷強化提升。未來,兩軍將進一步強化雙邊衛生交流,完善合作機制,攜手打造老中“和平列車”品牌。
“今年的‘和平列車’聯合演訓活動,不僅標志著中老兩軍衛勤合作邁上新臺階,也為兩國兩軍友好合作書寫新的篇章。”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局長陳景元表示。
(本報老撾巴色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10日 03 版)延伸閱讀
(責編:李楓、曹昆)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