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企業家夜讀|深圳巴士余鋼:詩歌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

            2019-09-09 14:32:10     來源:央廣網     作者: 央廣網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12張躍-企業家夜讀play 12張躍-企業家夜讀

            向前 向后

              導讀:2018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全新推出《企業家夜讀》,這是一檔面對企業家群體及關心關注這個群體朋友們的閱讀朗讀節目。每周日晚九點,我們都會相聚在電波里。今天做客《企業家夜讀》的,是深圳巴士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余鋼。

              余鋼,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級經濟師,兼任深圳市城市交通協會會長等職。先后在深圳市國資委、深圳地鐵集團、深圳投資控股集團、深圳巴士集團等任職。

              《門前》

              ——顧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還要流浪

              我們把六弦琴交給他

              我們不走了

              我們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毀滅的土地

              我們要乘著它

              度過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時狹隘

              然而,它有歷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們愛土地

              我們站著

              用木鞋挖著泥土

              門也曬熱了

              我們輕輕靠著,十分美好

              墻后的草

              不會再長大了

              它只用指尖,觸了觸陽光

              讓詩歌占據心靈的一部分

              我在舒婷、北島、顧城、海子四個詩人里面,還最喜歡顧城。我覺得顧城的詩,一種淡淡的,不大喜不大悲,跟生活比較貼近,能觸動你心靈當中非常柔軟的一點。尤其這首《門前》,它通過非常平實的語言,微小的境況和意境,展示憂傷當中生活的美好。

              讀完大學畢業以后,偶爾翻詩歌嘛,看到這首詩,讓我找到了某一種內心的一些感觸。“墻后的草,不會再長大了,它只用指尖,觸了觸陽光。”其實這首詩當中的名句并不是這幾句,但是我感覺就是這句就是最好。因為世界上萬事萬物,有高低、有大小,甚至可以說有貴賤之分。但在大自然,它們的靈魂是平等的,一個小草,都有權利去接觸美好,接觸陽光,接觸月光,感受大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因為人的心就這么大,心里裝的東西就這么多。如果說不讓詩歌、不讓其他的美好占據你心靈的一部分,你可能就會在物質的追求、權力的追求,那會搞得你自己很痛苦。還是靠自己平時多閱讀吧,讓自己豐富起來,能夠找到承載情感的一種載體,你就會沒那么浮躁,才能豁然開朗。你突然會靜下來,靜下來以后讓正能量的東西占領你的心靈,你會覺得生活美好很多。實際上門開不開,關不關,只要你內心是美好的,世界就是美好的,門里是美好的,門外也是美好的。

              讀書不能功利,它要成為你的生活習慣

              詩總體來講是一個憂傷的雙生花,所以如果說在人年輕的時候,只有才華,沒有閱歷,很容易被詩歌給駕馭,駕馭以后人就出不來,很容易被詩歌給反噬。但是當你走了人生一段閱歷以后,再看這個詩歌,你會欣賞它的美好,你會駕馭詩歌、欣賞詩歌,而不會被詩歌給控制住,你的情感不會被詩歌給左右,所以這個時候你會給它非常好的良性互動。

              我這人看書比較雜,詩歌和散文是長期讀的一個習慣,它可能只占我閱讀量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吧。在職場上,特別在企業,人是非常焦慮的,危機感、競爭意識、成本意識、經營管理。我這個單位將近三萬名員工,一睜開眼睛,那就是安全壓力、服務壓力,等等各方面壓力。有時候我們肯定要在基于我專業的、行業的一些書籍當中,進行經營和研究,來指導我的工作,來提升我的管理和經營。但是突然間覺得在周末,找一本小詩,看一看,翻一翻,覺得生活也挺美好,點綴一下,也能放松一下。

              很多詩歌,年輕時讀,可能只感覺到語言的美,但是現在讀,可能角度不一樣,高度不一樣,當時處的心境不一樣,感覺到在某一點上,你能跟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了。感到意境的美,美好的東西都是相同的

              我覺得學習也好,讀詩、讀書、看文章,完全不能功利。因為有些東西是潛移默化的,你太想得到什么,往往就會容易失去什么。讀書不能功利,它就是要成為你的生活的習慣,你覺得有它特別美好就行。

              詩歌展示出你對生活的感悟

              我是1988年到1992年讀的大學,我們那個年代可能壓力會小一點,因為大學生少,我們那個年代只要你是個大學生,至少知道你畢業以后會有一份非常穩定的工作,能夠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立足的點。那年代的大學很有意思,有晚會、有舞會、有詩歌會、有廣播會、有話劇會,非常非常的豐富。我讀的是外語系,一個星期會有一次舞會,還有其他的一些多種形式的詩文的一些會,英語之角等等,中文系還有一些演講啊,很豐富多彩。

              這么多活動當中,朗讀和文學,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在階梯教室,有詩歌詩文朗誦會,演講會,有文學獎評會,可能都是一票難求,非常的轟動,擠得滿滿的。當時如果說誰去朗誦詩歌,也許他的普通話不是太標準,全場鴉雀無聲,感覺生活特別美好,覺得人生就應該是詩歌,詩歌能夠承載人生太多太多的美好。那個時候真是詩歌的年代,詩意的生活。

              所以那個年代是參與,讀詩而已,愛好而已,沒有把詩歌覺得好像是生活當中一種必需品。但現在反而覺得詩歌有時候,在郁悶的時候啊,或者在煩躁的時候,他突然能讓你靜下來,所以現在開始越來越喜歡詩歌。

              我真正寫詩反而是讀商學院以后,在商學院里面有吉林的一個同學,他組了一個詩社,我也參加了。在那個時候寫了一年多的詩,30多首吧。寫給生活的、寫給年代的、寫給朋友的、寫給事業的、寫給自己妻子的、寫給父母的。我自己寫詩,可能就是把我當時生活當中的一些積累,和那些我讀大學的一些畫面,在我的詩歌當中得到了一些體現。

              那時我也有感而發寫過一首紀念我自己曾經美好的那個年代的詩,我寫的這首詩叫《那是我們的年代》。

              那是詩情的年代

              在舒婷高高的橡樹下

              聽北島回答著卑鄙和高尚

              在顧城黑夜的眼睛里

              看海子以夢為馬

              幸福的讓塵世花開春暖

              那是畫意的年代

              在大橋下面聊聊城南舊事

              在我們的田野里傷逝人生

              聽牧馬人說說天云山傳奇

              把小花編成高山下的花環

              點亮那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那是白衣飄飄的年代

              潔凈是信念的色彩

              那是激情燃燒的年代

              自由是行為的內涵

              那當然也是貧瘠的年代

              沒有財富沒有包袱

              有的只是內心的不羈

              和思想的狂野

              那是我們的青春年代

              那是難忘的80年代

              詩歌它其實就是一個內心情愫的反應,就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當中,你自己內心的一些感覺,來展示出你對生活的感悟。

              文化是一個核心競爭力

              詩歌是喚起我們中國人文化自信當中非常美好的一個平臺,要把中國的傳統東西,美好的東西傳承下去。我們公交行業,實際上是服務民生的一個行業,它是最容易做文化的。一萬多臺車在地面上跑,它一定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城市的面子。我們要讓深圳巴士,成為一個文化載體,成為一個流動的風景,打造一個文化巴士和幸福巴士。

              我們做了一個叫“詩歌漫游城市”。在所有的大巴車上,把最經典的詩歌在大巴車的車身上寫好,然后請了很多的名家來朗讀,成為一個城市的一個流動風景,當時這個項目很轟動。我還請了呂思清,在我們大巴上拉小提琴;請了譚盾,在我們大巴上巡游城市,跟他的音樂會互動;請了邢東,設計雙層巴士的外車身,成為一個很有意思的一個文化現象。

              一個企業要有職業自豪感,文化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對企業的理解——文化強企,企業拼到最后,除了產品服務,除了生態圈,文化是根植于一個企業長久持續生命力的最重要的一個核心競爭力,是超出同類企業更強的一個內核。

              人有選擇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抓住選擇權,我覺得在每個階段有自己的一個核心。比如在學習階段,確實要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把學習抓好,把專業學好。另外百分之三十精力,要鍛煉你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包括你個人的修養。因為除了學習好以外,其他的綜合素質,是你跟同類人比較的差異化的優勢。所以如果說有時間看看詩,看看文章,演講一下,你的表達能力,你展示自己的能力,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你會比人強很多。包括鍛煉身體,跑步、健身、游泳,你感覺精氣神就不一樣。這個時候要內外兼修,學生在學習階段,還是一定要以學習為主,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但是到了工作當中,可能要沉下去,不要浮躁。

              現在這個信息量太大,現在年輕人他比我們難多了,各種各樣的誘惑也會沖淡他們一些時間。原來我們那個年代哪有什么互聯網,反而覺得詩歌、文學是可以承載我們情感的。每個年代和每個年代不同,但是我相信詩歌還會回每個人心目當中,因為畢竟它是生活當中最美好的東西。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