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play 企業家夜讀 | 苗鴻冰:走在美的光彩中
導讀:2018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全新推出《企業家夜讀》,這是一檔面對企業家群體及關心關注這個群體朋友們的閱讀朗讀節目。每周日晚九點,我們都會相聚在電波里。今天做客《企業家夜讀》的,是白領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苗鴻冰。
苗鴻冰,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曾在石油系統工作,1994辭職下海,創立白領服裝品牌,并成功創造了中國時尚品牌嶄新的商業模式。曾榮獲“中國服裝界杰出人物最有成就的企業家”、“中國服裝行業十大領袖企業家”等多項榮譽。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拜倫(英)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如夜晚
皎潔無云而且繁星漫天
明與暗的最美妙的色澤
在她的儀容和秋波里呈現
耀目的白日只嫌光線過強
它比那光亮柔和且幽暗
增一分影,減一線光
就會損害這難言的美
美波動在她烏黑的發上
輕輕悄悄地照亮她的臉
在那臉龐,恬靜的思緒
指明它的來處,純潔且珍貴
于臉頰處,置眉宇間
如此溫和,平靜,而又脈脈含情
那迷人的微笑,那容顏的光彩
都在訴說著那美好的善良
一種精神安于世間的一切
一顆心中愛慕永遠的無邪
“美好的善良”是一種大愛
我選擇這首《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它是講述美的、講述光的,甚至講述善良的。我覺得這個傳遞的是一種美好,是人們心中的一種理想的狀態,它告訴人們什么是真正的美。那我所從事的行業,其實就是一個美的行業,我們是制造夢想、制造美好、傳遞美好的這樣一個行業,所以選擇這首詩呢,跟我的行業有很大的關系。
“美”一定是給人驚喜的一種感受。我認為第一,“美”要帶給人們驚喜;第二,“美”要帶給人們一種享受;第三,“美”要帶給人們一種想象的空間。讓人們在看到它、捕捉到它的時候,有很深遠的一種想象力,甚至于當“美”傳遞給任何人的時候,你能讓它產生一種精神層面的共鳴。
而拜倫的這首詩,它傳達的、表達的也是一種對美好的感受。無論你看到它的文字的時候,或者你拿起來試著朗讀一遍的時候,你會充滿了美感,甚至于有很美好的畫面感。我最喜歡的是這兩句——“那迷人的微笑,那容顏的光彩,都在訴說著那美好的善良”。這兩句話對我其實是觸動最大的——他對美好的理解,從微笑開始,從容顏的光彩開始,最后它落在了善良上。善良一定在視覺上會體現出來的。為什么呢?一個善良的人,你能從他的眼神里看出他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友好,人和人之間的一種友愛。那么善良有一個定語,叫“美好的善良”,我覺得又上了一個層次,它是另外一個境界了,這倡導的是一種大愛。
其實美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夢想,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幸福感。那我覺得這種幸福感需要善良作為基礎。如果沒有善良,一切的美好可能都不存在。所以善良這個詞是人類價值觀里頭我認為應該倡導的一種東西。當這個世界充滿善良的時候,而且加上“美好的”定語以后,我堅信人們是很幸福的。
對“美”的向往鼓舞我選擇了“美”的事業
25年前從體制里出來,當時我非常感謝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他有兩句話對我印象特別深——第一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第二句話就是“膽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這兩句話讓一批當時中國充滿熱血的年輕人都離開體制,下海創辦自己的企業。當時做出那樣一個決定,其實是要有勇氣的。我是共青團崗位,甚至于到塔里木參加過石油會戰,是當時在那兒的一個黨委副書記。干到一定領導崗位以后,一個年輕干部,作為后備干部的話,你要離開一個體制其實是很痛苦的。我下了很長時間決心,但是感受到,當時可能在那種環境下,年輕人出來闖一闖會更好。
第二個影響我的是王府井百貨大樓的張秉貴。張秉貴他是抓那個糖一抓一準、一抓一準,我真不信,我那時候還小,當時就在那兒排隊看,看是不是真的一抓一準。還真就一抓一準!它變成了我的理想,我覺得我以后一定要做這樣一件事情。
第三個影響我的是日本電視劇的阿信。那么苦的一個人,最后他賣魚,魚賣不完賣魚干,魚干也賣不完,他開連鎖店,最后成了日本的八佰伴集團。它其實是一個商業模式,現在回頭總結,是商業模式在影響著我。
因為我是從事共青團工作的,最初我們在全中國推出“美”的活動是兩件事兒。第一是每年國慶,那時候國慶在天安門有聚會的,有大型集體舞表演,特別是建國35周年的時候,在天安門廣場的集體舞《金梭銀梭》《道拉吉》這些東西,我當時其實是其中的一個參與者,我在現場,而且是組織者。這是一個我覺得跟“美好”有很大關系,在那個年代很重要的一件事;第二是全中國模特表演大賽,就全中國剛開始興起的這種,其實是模特和服裝大賽,那時候沒有服裝,只是模特穿自己最喜歡的衣服比賽。那這種東西,其實是可能和我們有關系。
小平是政策在影響著我,張秉貴是行為藝術在影響著我,阿信是以商業模式在影響著我。當然加上我自己從小對美好東西的喜歡,和組織參與了全中國那么大型的一些活動,那實際你是一個參與者、踐行者,這四件事就促成我要選擇去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我有感覺,別的事沒感覺。而且當時中國的時尚產業其實是空白,當時中國沒有品牌的,那就給我們了機會。“白領”這個詞,當時在20多年前叫起來極其高端,你就覺得人們會很仰慕你這個品牌。
人們對“美”的向往是我們的目標
闖了20多年以后,回過頭來講,首先我要肯定我走的這條路是對的,因為什么?因為是你選擇了一個你喜歡的、你有感覺的,甚至于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創造的這樣一個行業,而且這個行業是天天跟“美好”在一起,對你的人生是極大的豐富的這樣一個行業。
我覺得這種“美好”一定是有價值的,甚至于“美好”應該是一個獨特的、具有個人氣質的東西,你應該是有自己獨到的一種個性,有自己獨到的一種價值傾向,有自己獨到的一種人生觀點,包括對很多東西不同的一種表達。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說很多人都愿意逛商場,為什么去愿意逛?買一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讓自己變得更加與眾不同,而且更加精神煥發,甚至于讓自己在所有人面前比較出眾,這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所以時尚是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當我們都解決了溫飽以后,所有的人應該在精神層面帶給社會更多的貢獻。這就是一種美好的傳遞,我贊同而且支持所有的人應該在美好的層面上多做一些貢獻。那么對時尚行業來講,那我們更是這樣的,一定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目標。所以美的東西我覺得我很贊同,并且自己身體力行地去為美好奮斗。
當然了,做這件事情一定是有很多辛苦、有很多付出,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遇到問題其實我有一個讓自己釋懷的方式,剛開始是睡覺。再后來,情緒到了一定程度就不睡了,就開始看書,后來就開始朗讀。我發現朗讀是一個讓你走出情緒低落、或者是讓你走出自己感覺不太好的那個狀態的一個特別好的方式。是因為什么?剛開始看書,你可能在字里行間里尋求一些想法,但是后來你發現,朗讀是你要把在字里行間尋找到的那種方法,用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你自己把自己關到屋子里,你朗讀一下,其實是在傾訴,傾訴心中的一種想法,流露自己的一種感情。要不然你不這么流露,你沒有地方去發泄的話,這種東西有時候過不去,那我覺得朗讀變成了我很重要的一種傾訴的方法。包括你的聲音——朗讀,如果我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抑揚頓挫,有情感的表達,那一定是更美好的。困難不一定能過去,但你心理調整好了,心理調整好了那我們面對困難,再去處理就完了。
不苛刻,不挑剔,別想做成一件事
我記得上中學的時候,愛讀科幻、科學家的這些書。后來創業了,其實愿意讀的是那些曾經很著名的商人這方面的,一些大企業、國際企業的CEO的自傳。當然我從事時尚行業,可能更愿意讀一些時尚界人的傳奇故事的一些書。包括比如說時尚品牌如何去做?Louis Vuitton集團它是怎么發展起來的?Gucci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Coco Chanel是一個極其挑剔的人,她住在四季酒店里,每天她吃的火腿只是這個火腿的某一部分,剩下的就扔掉,那很昂貴了。她為什么要這么挑剔?挑剔變成了她的一個生活方式和習慣,因為她挑剔,所以她對她的作品、對她的產品、對她的營銷極其挑剔,她做出了一個讓世界為之驕傲的品牌。我覺得這都是從書上看到的,后來就找到了自己為什么也那么挑剔的理由。其實你也挑剔,但是你不是模仿人挑剔。你想做成一件事,不苛刻,不挑剔,別想!
看書可能要跟自己的愛好和自己的志趣有關系,你自己想在哪方面有所發展,在哪方面有所建樹的時候,集中在這幾個方向去選擇。另外就是要看它的精華,看的過程中一定把它的精華記住,更重要的是執行、做起來。
經過這幾年的調整,我們做了幾件事情。第一個是讓產品回歸本質。原來我們對服裝、一個時尚產品,可能賦予了它過多的藝術性,甚至于虛無縹緲的一些價值,讓時裝已經變得不再和人們的生活那么接近,變成了藝術性極強的一個類別。那現在呢,我們讓產品回歸本質,它就是一件衣服。而這件衣服是什么?你一定讓它能界定她的身份,同時讓她感覺到很舒適,特別是對女性來講,讓她顯得很年輕,讓服裝的基本功能在產品上更多地進行體現。
第二個,我們在營銷方面做了一些幸福感的營銷。其實買時尚產品,更多是讓顧客產生一種憧憬,讓大家感覺到很美好、很幸福,很受別人尊重。我們提出了一個觀點,就叫“人人都是設計師,人人都是攝影師,人人都是高級編輯”。因為在我們的行業里,你必須發現美好,你把美好經過自己的加工設計成一個美好的東西給你的顧客。其實無形做的過程中帶給別人美好,這就是時裝和時尚。時尚賣的不光是產品,還要賣一種感覺,包括人和世界上流行的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所以這是我們希望傳遞的一種價值。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