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企業家夜讀|徐和誼:三年后中國汽車業會獲得更大發展

            2019-09-09 14:03:57     來源:央廣網     作者: 央廣網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企業家夜讀|徐和誼:三年調整期后中國汽車業會獲得更大的發展play 企業家夜讀|徐和誼:三年調整期后中國汽車業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向前 向后

              導讀: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全新推出《企業家夜讀》,這是一檔面對企業家群體及關心關注這個群體朋友們的閱讀朗讀節目。每周日晚九點,我們都會相聚在電波里。本期做客《企業家夜讀》的,是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

              徐和誼,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2年加入北汽集團,曾被評為“中國汽車工業60年領軍人物”,榮獲“2010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5中國杰出質量人”等獎項;2016年當選為第十二屆北京市政協常委,2018年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委員。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撐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于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于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食指《相信未來》

              面對挑戰,要有相信未來的精神

              伴隨著中國經濟走入新時代,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我們未來會面對很多挑戰。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大家可能習慣了這種快、以量、以規模、以速度來取勝的模式。但是伴隨著中國經濟以質量來取勝,步入新時代,我們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各種錯綜復雜的挑戰,得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面對未來,我們要有相信未來的精神。我覺得這首詩非常契合我們當前這個偉大的時代。

              我覺得我讀書的功底還是在中學打的基礎。我中學的時候喜歡文科,也經常寫作。我那時在北京東城念書,當時的首都圖書館就在國子監的院里頭,那時候每天下午下了課,我還有一個同學,我們倆結伴,穿小胡同,朝著國子監跑過去。為什么跑過去?因為六點以后它就要關門。我每天下課是四點,就那么點時間玩兒命往首圖跑,能有兩小時左右的時間能看點書。因為那兒的書多,那時候看書人也少、安靜,那時候辦個圖書證都非常難。我看的世界名著,基本都是中學時候看的,比如說托爾斯泰的上下冊什么的。

              我念完高中,后來插隊,插完隊,恢復高考之后,考上大學,我就報考了鋼鐵冶金專業。自從上了大學之后,再看這些文學的東西就沒有時間了。因為我是插隊的大學生,屬于半路出家,有些功夫基本快廢了。考上大學之后,競爭非常激烈,我記得我每天夜里一點之前從來沒睡過覺,基本我是全班最晚回到宿舍睡覺的人。比較費勁的是英語,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念中學的時候學的都是俄語,就沒接觸過英語,所以上了大學,真是從26個字母開始學的。吃力!我最喜歡的功課是化學,因為搞冶金的化學是離不開的,化學是鋼鐵冶金專業最基礎的一門課程,所以我特別喜歡。

              我大學上的鋼院體育最有名,每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基本就是鋼院和清華兩家PK,那時候我還有幸在學生會里當體育委員,所以在體育這方面參與得多一些。現在跑百米,我還能跑到15秒到16秒。

              實踐是學習最好的方法

              那時候我們這屆大學生畢業以后,各個單位都沒有大學生,忽然來了新的大學生了,用人單位簡直是爭搶。哪個科室、哪個專業能力強,搶到多少個大學生都是很榮耀的一件事。對我們來講,也是難得的一個鍛煉成長的機會。那個時候重視你,鍛煉的機會也就多了。正趕上我們分到首鋼,改革開放初期首鋼大發展,當時首鋼在全國的工業戰線很有名,天天加班加點,披星戴月。這句話最早就是出自首鋼——早七晚八,星期日白搭。經歷過首鋼改革那段過來的人,我認為那就叫打過大仗的人。

              我成長真是挺快的。25歲畢業,28歲就當了組長,我們那個組大概二三十人。很快就當了副科長、科長,然后就當了院長,當時是2000多人的大院。我很快又到了首鋼總公司,走向更重要的領導崗位,主管全公司的生產,壓力很大。我現在在北汽就經常講,大膽地使用年輕人!怎么到我們這代人反而倒保守、僵化起來了?倒對這些年輕人不放心起來了?錯!這就說明我們有問題了。所以現在在北汽集團,我全力地提倡給70后、80后乃至85后鍛煉培養的機會。

              我覺得學習最好方法就是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學。在聽匯報的時候,不懂的你就問,反復問,問透了,問深了,讓匯報的人給你講。講明白了,你也聽清楚了,這部分的知識就懂了。所以我經常地來聽各種技術上的方案、匯報。另外找不同的專家,從不同的角度來問,這樣可能你學到的和掌握的東西會更加客觀、全面。通過這么日積月累,我就學到了很多東西。

              技術買不來要不來,必須要靠自己

              進入21世紀,那時候的北汽,很多人才都流失了,情況不是太好。后來北京市委、市政府要大力發展北京現代制造業,首當其沖要從汽車開始作為抓手。面對新一輪的競爭,北汽的基礎已經很薄弱了,所以那時候沒有資金、資本去干自主。在那種條件下,恐怕還是通過合資合作,先把規模做起來,先培養和積蓄一些人才和力量,才有可能來發展自主這塊業務。所以當時重點還是以合資合作為主。

              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的,還得通過自我的發展。從整個大的節奏和節拍上,應該是雙輪驅動,兩條腿走路——一條腿自主,一條腿合資合作。通過一段時間,北汽在2009年開始了自主業務的騰飛。北汽新能源現在已經走在全國的前列,甚至我們在某些方面處于世界領先的位置。特別是發展新能源汽車這塊業務,國際上也是一個新的事物,大家都在同時間起步,都是在共同地摸索。

              在這種條件下,上來在新能源就從整車合資合作,我覺得不成熟,另外也找不著這樣合適的合作伙伴。但是完全閉關自守,完全都靠自己我覺得也不全面。在關鍵的技術上,如果在全球有好的資源,我們還是想通過找這些好的技術進行合資合作,即使不合資,但是能不能也進行合作,或者各有分工,形成緊密的或者是半緊密的,或者是松散的這種合作關系。比如說圍繞著控制系統、電機,在關鍵的一些零部件方面來整合全球資源。但是這些合作和傳統的燃油車的合作模式是完全不一樣。

              2018年北汽新能源在純電動轎車方面,又要拿一個全球第一。這樣的話就是連續第六年成為全國新能源純電動車的銷售第一,也成為連續兩年全球新能源純電動車的第一。

              幾年前如果談發展新能源汽車,可能大家還覺得那是遙遠的事,今天再說新能源車,大家的認識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確實,新能源汽車這個事物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發展得非常迅猛。我個人認為到2025年的時候,新能源汽車會和傳統的燃油車形成各半的局面。再往后,我認為慢慢地新能源汽車會逐步取代傳統的燃油車,當然真正的取代還會有一個較長的時間,比如說在2030年之后,特別是電池技術的進步。這一天我相信來的會比我們預計得要早、要快。

              利用調整期,迎接汽車業的更大發展

              “術業有專攻”,我更認為一個企業一定要做專、做精、做到極致。任何一個企業,在一個行當里頭,不能夠忽視了主業,而去更多地發展那些副業。這一點我覺得作為企業的決策者,一定要牢記。北汽是一個干出行服務和出行產品的企業,利用科技進步,來為人們的出行提供更高水準的服務和產品,這就是北汽的“道”。

              中國的汽車產業由過去的兩位數增長,到近些年來的一位數增長,到今年可能是零增長,甚至負一點,確實變化很快。任何一個產業和事物的發展,它是螺旋、漸進式的,不可能保持十幾年這種快速增長。所以我個人認為出現這種零的甚至負一點的情況屬于一個調整期。調整期到底有多長?我認為不會太長,但也不會太短,我不認為會一年兩年就調整完了,但是說長到未來不增長了也不可能。所以我個人認為大概有這么三年左右的調整期,中國的汽車產業還會大發展,市場還會更大。

              我覺得考驗各個企業的關鍵時刻真到了,抓住這個調整期,把一些過去不太重視的地方或者短板,借助調整期,該補短板的補短板,該打基礎的打基礎,特別是圍繞著轉型下足功夫。利用這么一個調整期,抓好這個時機,去迎接下一輪的發展。

              致敬改革開放40年,一談40年的變化,我覺得北汽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我來到北汽十七年了,從產業規模來講我剛來的時候是幾十億,現在發展到五千億;那時候年產銷十幾萬輛,現在是接近三百萬輛。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幾十倍的增長。現在我也在思考下一步,北汽更應該為國家,為北京市做出更大的貢獻。特別是在戰略上,在重要的轉型上,我們這代領導不能有一點閃失。

              我從1978年上大學,到1982年畢業,整個改革開放40年,我本人既是個親歷者,也是個參與者,更是一個受益者,所以我要感謝改革開放的40年。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