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play 企業家夜讀|陳忠偉:在好的文學作品中感受心靈升華
導讀: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全新推出《企業家夜讀》,這是一檔面對企業家群體及關心關注這個群體朋友們的閱讀朗讀節目。每周日晚九點,我們都會相聚在電波里。本期做客《企業家夜讀》的,是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偉。
陳忠偉,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工商管理碩士,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1998年加入恒源祥,2011年起擔任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是恒源祥集團2008年北京奧運項目,2010年上海世博項目的主要負責人,2014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企業家“。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鐘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國真《熱愛生命》
汪國真的詩是年輕時代難忘的記憶
汪國真的詩讀起來讓人心里有一種溫暖,這種溫暖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是彌足珍貴的。我們學生時代很多時候大家要交流事情,還會用他的詩歌來表達情感。
我記得有一次學生會的主席競選,那個時候競選的所有學生基本上都會有一句或兩句汪國真老師的詩,作為開頭、結尾,有人甚至全文背誦了一首詩,然后還沒有講,下面就掌聲雷動了。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在我們那個年代是一種時尚。
《熱愛生命》里面,他講到了愛情、未來、以及對生活的理解,很打動人心,給我們年輕人一種血脈噴張的感覺。他把一些看似很深奧的道理,用很簡單的語言講述出來。
那個時候國家剛剛開始改革開放,所以那個時代年輕人都有很多夢想,對未來都有很多的憧憬,但是碰到很多事情確實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未來究竟會怎么樣。汪老師的詩既給你描繪夢想,也講述一些你需要經歷的過程。在目標定下來以后,過程很多是反復和坎坷的,尤其對年輕人來說別碰到一些挫折就打退堂鼓,要認定你的目標。
我們70年代的人從小生活在計劃經濟時代,而且我很小的時候還跟隨父母去過邊疆,對那個時候自己生活的記憶還是比較深刻的,確實是物質匱乏。在小學時我記得我最大的一個夢想,是以后工作了第一件事情就去買一箱餅干,好好地吃一下。
到了八十年代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整個社會物質確實越來越豐富了,我也從新疆回到了上海,在那段時間我就感覺好像進入到了另外一個時代。開始聽卡帶里的流行音樂,鄧麗君、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王的歌,可以唱首歌來表達情感,這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我們以前的教育中還是比較含蓄的,不太想很直白地表達自己情感,但是到了流行時代以后這種方式就徹底改變了。
我覺得人其實在一生當中,最讓他感受豐富、深刻的還是青年時代。在我的青年時代,汪國真的詩給了我很多啟發和鼓勵,是屬于我們年輕時代的一個不會磨滅的記憶。
好的文學作品能給心靈帶來一種升華
在小學的時候,我記得父親給我很多看的讀物都是小人書,我就看個圖畫,那個時候我覺得讀文字特別浪費時間。到了初中的時候,讓我最頭痛的是寫作文,老師經常出個課題說這個主題下面能夠寫多少的內容,但是題目拿到我手上以后,我就感覺無從下手。
真正意義上對我而言閱讀發生本質性變化,其實還是要到大學期間,開始接觸詩歌。我特別喜歡帶有哲學思想的古詩詞,比如說像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以前我有本很早的書叫《千年古詩哲理詩詞》,就是這些詩詞讓我對文學產生了興趣。總的來說我還是喜歡讀靠自然近一點、人文近一點,對宇宙的理解、對人類的理解更多的一些書。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寫作社,那個時候感覺自己很崇拜會寫文章的人,但是讓我自己去寫的話確實能力也有限。以前寫作文的時候為什么寫不出來?我就覺得知識面還不夠,懂的東西還太少,所以不會觸類旁通,只會就事論事。
有一次我聽余光中老師跟學生講課,看上去是很簡單的詩,他可以給你說出背后很多很多。為什么寫這首詩?用了哪些資源?哪些積累?尤其是寫一個大家未來還能夠傳誦的作品,它是要能夠觸及心靈的。這個需要一種積累!
現在我有一個習慣,晚上睡覺前一定會聽一段廣播,內容一般都不會離開文學和詩歌,前一段時間聽了《詩經》,最近聽了余秋雨老師的作品。像我們現在每天處理這么多的經濟上的事,很需要有一個空間讓自己釋放下來,我就覺得人最需要有一種狀態——松。我們現在都偏緊,上班也好,生活中也好,這種緊的狀態每時每刻在跟你較勁,讓我們忽略了很多東西。
其實人的很多提升并不是在這種日復一日地重復操作當中去感受的,是在某種狀態下有一種升華,但這種升華需要有一個停頓。我覺得文學有這樣一個功能,而且好的文學作品和好的大師能夠點化這些東西,讓你在聽的過程中對整個生活產生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藍圖規劃指導恒源祥發展100年
我在外企工作過一段時間,也看到一些跨國企業在國內的運營。去了這些企業以后學到了一些東西,但是在整個企業的戰略層面是很難參與的,因為外企在國內很多是辦事處,真正的決策是在總部。
做了幾年以后,我就感覺天花板出來了,就在考慮再找一種什么類型的企業更適合自己發展。所以我在1995、1996年的時候,基本上已經確定了應該進入到相對來說大家不太看好的國有企業。你要知道,其實市場經濟發展以后,國有企業整個的企業的狀態都在向現代企業制度去轉軌,到開始轉變的企業當中,往往機會反而更大,這是我對自己職業規劃的理解。
進入恒源祥,其實是1997年在春節聯歡晚會前看了恒源祥一個45秒的廣告——在澳大利亞拍攝一萬只羊奔騰,看了這個廣告以后,讓我對恒源祥的企業的印象又有一次認知的提升。
到恒源祥以后,三個月當中其實是有很大掙扎的。對我來說的掙扎是什么呢?就是我要判斷這個企業是不是我真能夠工作一輩子?我當時做了個決定,我說能不能去找一下當時我們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去辦公室找了五次。到了第五次我一上去,他說我認識你了,跟我足足談了四個小時,沒有講一句我應該做什么,而是講他到恒源祥他干了些什么。所以這次談話以后,基本上就確定了我在整個公司的發展決心。
我是1998年9月份去的恒源祥,到了這年年底,我們上市公司開始公開競聘。我競聘的崗位沒有讓我去,而是給我增設了一個崗位——總經理秘書。對于我來說這是一次質的飛躍。
第一個方面就是參與到了企業戰略的制定,我們整個公司當時在做一個21世紀恒源祥發展藍圖百年規劃,當時我就成了具體落實人了。我就了解到對公司未來百年的認識和理解,還有世界最先進的、最領先的經濟觀點是什么。
第二就是接觸層面多了,可以參加各種論壇,可以接觸社會的各界人士,這方面我覺得對自己眼界的開闊是一次大的飛躍。
兩年半以后我就到公司里面去了,所以我在恒源祥經歷過12個崗位,經過下面的公司總監、助理、總經理等等,通過這樣一大圈的鍛煉,基本上對各個業務各個崗位都有一些認識。
2011年,正好是我當總經理第一年,這一年互聯網對我們整個業務的沖擊應該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天貓的誕生,企業也開始向互聯網領域轉變。但是互聯網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體驗方式和運營的方式因為是在互聯網上,和人之間還沒有形成一種親密的接觸和溝通。所以在一些基礎款的產品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大規模的銷售,但是在一些體驗度高、價值含量高的產品上,是需要有個實體空間來體驗。
現在整個我們線下的未來規劃是做這樣的一個調整——未來恒源祥的線下店需要有一個主題,比如說最近已經開始實施的“恒好百年”,可以看到近一千多種跟婚慶相關的各種各樣的產品,小到一個信封、一顆花生,大到一個床上用品,你都可以在這個空間里面去找到,滿足你全部的婚慶需求。
恒源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能不能有一個更明確的方向?這就是我們在1999年制定的百年藍圖規劃,它要指導恒源祥發展100年。
今年已經是2018年了,回過頭來看我們的藍圖規劃,對我們現在的工作都具有指導意義。比如說我們當時公司在整個戰略藍圖規劃當中,主要去凝聚了12個字——“核心能力、價值轉移、共同演進”,這12個字到目前為止還是我們做事情的一個標準。
贊助奧運會提升了恒源祥的品牌價值
其實現在大家熟悉的恒源祥的廣告最早是在1991年誕生,你知道的“羊羊羊”它是有個故事的。一開始叫“恒源祥,發羊財”,后來我們再改成“恒源祥,羊發財”,有人說羊是動物怎么能發財?這句話也不通。最后一稿我們確認下來——“恒源祥,羊羊羊”。
當然它和我們的業務之間也有互動,我們主要還是做一些羊毛制品。出來以后大家也迅速認知了,慢慢成為恒源祥的一個標志了。所以從1994年定下來“恒源祥,羊羊羊”廣告語,到今天我們這個聲音從來沒變過。
2005年的時候,我們正式成為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為奧運村里面25000個房間提供所有的床上用品,也為整個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技術官員提供禮儀服飾。
當時在世界范圍內邀請了有2000多家院校參與了中國禮服的設計大賽,但是最后為什么是我們所說的“番茄炒蛋”?第一,它是一個國際大賽,要有整個國際的識別度;第二,中國代表團穿著中國禮服參加奧運會開幕式,不是代表中國體育運動員,是代表中國國家形象。
當時我們也征求了張藝謀的意見,最后達成了共識就是這樣的顏色——紅黃配,國旗色。在開幕式上出來以后,整體演示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參加了五屆奧運會,看了奧運會的出場,應該說整個中國隊的出場還是最震撼。
很多人對恒源祥贊助奧運持否定的態度——第一個就是恒源祥不做運動產品;第二個它是夏季奧運會,我們主要賣冬季產品。但是其實我們做奧運會是從1996年開始做研究的,在絨線領域我們成為世界第一的時候,我們想把恒源祥品牌延展到全球。
對我們做品牌的來說,有這一個計算的方式,它不是按照我去投資一個項目以后能夠產生多大的銷售增長,而是我們投入這樣一個贊助以后,對我品牌價值產生多大的提升,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更重要。從這個上面來看的話,我們和奧運會的合作對恒源祥品牌價值的提升來說是成功的。確實在人們的心目當中,對恒源祥品牌的印象有了很大的變化。
我在多種場合經常去說:“其實我不是不喜歡老字號,我是不喜歡‘老’這個字。”不同的行業里面,比如在食品領域我們希望越老越好,我們去個食品店,一百多年的老字號,這碗面做了一百多年了我很愿意去嘗嘗。但是做流行、時尚的行業,我們恰恰不喜歡“老”。比如說你這個服裝店一百多年了,它的款式一百多年了,你覺得你會去穿嗎?
就像現在的一些國際頂尖時尚品牌,他們的牌子比恒源祥老得多,但是為什么年輕人這么喜歡它?不是因為它“老”,而是因為它代表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所以我是希望,如果年輕人覺得這個品牌是他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那么你這個品牌的生命力就會很強。
每一代人我覺得有自己的一個使命,我們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覺得恒源祥就像個營盤,我們就像流水的兵。如果這個企業能活100年、200年,我們是不可能在的。恒源祥的使命是要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對于我們來說,也就意味著我在這個驛站中能留下什么東西,值得給后人借鑒,我覺得這就足夠了。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