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未來科學大獎迎來首位女性獲獎者

            2019-09-08 08:02:54     來源:北京青年報

            邵峰

            王貽芳

            陸錦標

            王小云

            北京青年報訊(記者 李佳 雷嘉)昨天,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在北京公布2019年獲獎名單。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分別獲獎。其中,王小云系未來科學大獎頒發以來首位獲獎的女性科學家。

            該獎不接受個人申請與機構推薦

            作為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未來科學大獎同時希望,通過這種激勵示范效應,激發全社會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家的尊重,吸引更多青年投身科學,實現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

            未來科學大獎的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采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邀請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與機構推薦。在確定候選人后,由科學委員會確定五位以上該領域的國際專家,對各候選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創新性、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

            最終的獲獎者名單由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參考國際同行評議不記名投票確定。同時邀請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高西慶教授和畢馬威組成監督委員會,監督整個評獎過程。

            據了解,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目前由21位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

            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

            未來科學大獎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人民幣約716萬元), 每項獎金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生命科學獎”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物質科學獎”捐贈人為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為丁磊、江南春、馬化騰、王強。

            據悉,11月13-17日將舉行未來科學大獎周,為期五天的議程主要包括與知名高校合作舉辦獲獎人學術報告會,對具備前沿、交叉、應用特征的學科或領域進行深入探討的高峰論壇、科學峰會以及頒獎典禮。

            屆時,全球近百位具有卓越影響力的頂尖科學家出席見證。除此之外,由歷屆獲獎者與國際知名藝術家首度聯袂創作的“物演——科學觀與藝術觀”主題展覽也將同期舉行。

            今年是未來科學大獎的第4個年頭,此前已3次評獎,有12人獲獎,分別是:生命科學獎:盧煜明(2016年),施一公(2017年),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2018年);物質科學獎:薛其坤(2016年),潘建偉(2017年),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2018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許晨陽(2017年)、林本堅(2018年)。

            2019年獲獎名單

            生命科學獎 獲獎人:邵峰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資深研究員。1996年獲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學士學位,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機制和抗細菌天然免疫領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創性發現。

            獲獎評語: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癥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

            物質科學獎 獲獎人:王貽芳、陸錦標

            王貽芳,實驗高能物理學家。1984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1991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獲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2016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陸錦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1976年在香港大學獲物理學學士學位,1983年在羅格斯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就職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獲獎評語:實驗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為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別是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人:王小云

            1993年獲山東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兼任中國科協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委員,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密碼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獲獎評語:獎勵她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的弱點,促使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