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復合型降準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2019-09-08 03:04: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金鏈一般比較緊,融資壓力也比較大,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補充到市場,將形成連鎖反應,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不利。中國央行出臺降準政策是有必要的,總體上也將產生積極影響——至少當前對實體經濟企業是利好,最需要預防的就是成為房地產市場利好。

              中國人民銀行6日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商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據介紹,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準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準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

              此次降準消息在之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報道中已有披露,只是沒有明確具體時間,因此股市已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了降準的利好。此次降準也是采用組合拳方式,過去貨幣政策組合拳更多采用降準與降息同步的方式,此次組合拳是全面降準與定向降準相結合,可稱為“復合型”降準。此次降準的意圖非常明確,就是既要達到降低整個社會融資成本的目的,也要體現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方向。

              采用復合型降準方式,將對經濟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首先將對緩解整個市場流動性矛盾、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產生積極影響,因為無論從稅期對沖需要看,還是從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看,都需要較大的資金量,通過全面降準補充8000億資金是適當的,也符合當前市場的需要。降準政策出臺以后,市場對資金需求的預期將得到明顯改善,企業對資金緊張的恐慌情緒也將大為緩解。

              對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來說,此次降準既可謂“及時雨”,也可謂“防火墻”。之所以說是“及時雨”,是因為在內外經濟環境都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金鏈一般比較緊,融資壓力也比較大,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補充到市場,將形成連鎖反應,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不利。之所以說是“防火墻”,是因為隨著整治金融市場秩序、打擊非法集資等力度加大,原本作為“毒藥資金”的非法集資、高利貸等已受到極大遏制,暗道堵住了,就要有明道,就得有“防火墻”,否則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將面臨更大壓力,所以向市場補充流動性十分重要。

              這也意味著,確保資金的正確流向,仍然是此次降準最重要、最緊迫的問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5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上再次強調,金融管理部門要強化監管責任,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嚴格按照中央要求,運用好此次降準工具,確保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領域,而不能再出現貨幣政策傳導不暢通的問題。

              此次降準可能對房地產市場造成什么影響?從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定位和要求看,監管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此次降準資金流向的監管,不會容忍資金直接或變相流向房地產領域,否則會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產生很大的沖擊。所以,全面降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有限,關鍵在于商業銀行會不會在政策執行中再度出現扭曲或變相扭曲現象。這既是對貨幣政策執行力的考驗,也是對商業銀行執行政策自覺性的考驗,出臺“復合型”降準政策,一定程度上也應當是對貨幣政策傳導不暢的一種補充,以確保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不在執行降準中被邊緣化。

              降準對居民生活的影響,主要可能表現為對通脹預期的擔憂和股市變動的期盼,前者是中長期的,后者是眼前的。就前者來說,央行明確表態,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變,不會搞大水漫灌,因此不需要過多擔心發生通脹。就后者而言,股市已經出現了利好變化,且重新站上了3000點,短期當不會有大的反復。

              全球都在實行量化寬松政策,中國央行出臺降準政策是有必要的,總體上也將產生積極影響——至少當前對實體經濟企業是利好,對居民也不失為好消息,最需要預防的就是成為房地產市場利好。

            (責任編輯:DF522)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