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人類遺傳學家金力
9月5日至6日,在上海遺傳與分子診斷產學研大會,以“新技術·新醫學·新機遇”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人類遺傳學家金力就分子診斷技術的應用前景進行展望。
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完成的國家生物技術發展綱要,是一個面向中長期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診斷技術也是包括其中。
國家在診斷技術要推的是解析性技術。解析性技術本身是在生物技術當中一個大方向。從它的發展方向來說,解析性技術本身對醫學還有賀林院士一直推動的新醫學發展,起到一個極其重要的作用。
怎么去理解解析技術?就是對疾病本身機制的認識,并且基于機制去發展診斷試劑,實際上診斷試劑是被表型的一種表征的方式,包括后面尋找新的藥靶點、研發新藥,往往是依賴于基于生物標志物的對疾病的進一步的細化的分類。也就是說,對一個疾病,我們需要診斷技術,實際上是對疾病進行分類。如果不斷有新的標志物產生,我們對疾病的分類可以越做越細。分類意味著我們對疾病認識的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具有針對性,那這樣我們賀林院士一直在推的個性化醫學,就有了很好的工具,因為如果手上沒有新的標志物的產生,整個醫學就停留在現在這里。
如果能夠有診斷,那就意味著我們對疾病的機制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就可以有更好的治療對策。我們現在一直在推動的這些新的標志物產生。我們從分子診斷的角度上,總是有人在做這樣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標志物,然后把這些標志物作為診斷工具,用到合適的儀器、臨床上。
可以說下一代的精準醫學,實際上是幫助發現新的標志物。我們試圖通過精準醫學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表型組。實際上表型組就是精準醫學的下一代。他的目的是通過去盡可能多的去發現新的標志,用來表征疾病,對疾病做更深入的更細化的分類,這是分子診斷未來真正意義上的作用。但難點不止在于發現新標志,還有如何驗證、如何走向臨床應用。 (光明網記者 張蕃)
[ 責編:趙宇豪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