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金融委: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09-06 14:41:1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昨日(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劉鶴主持召開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會上,劉鶴總結了目前國內外經濟金融面臨的新形勢,并強調,我國經濟充滿活力、金融機構運行穩健、宏觀政策工具充足。當前要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與財政政策配合,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此外,會上還特別強調了金融機構要克服順周期思維,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并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工具補充資本。有銀行業人士表示,銀行承擔著熨平經濟周期,打通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其自身也要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優化資本結構,從而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務實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的政策落實

              劉鶴在會議上指出,黨的十九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金融委成員和協作單位主動擔當作為,各地方大力配合,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宏觀政策有效實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加強,金融秩序有所好轉,金融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面臨新形勢,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要增強憂患意識,善于化危為機,認真辦好自己的事,促進經濟金融穩健運行。我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居民儲蓄率高,微觀基礎充滿活力,重要金融機構運行穩健,宏觀政策工具充足,監管體制機制健全,防范化解風險經驗豐富,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

              劉鶴強調,金融管理部門要強化監管責任,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與財政政策配合,支持愿意干事創業、有較好發展潛力的地區和領域加快發展;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民營企業中長期融資;穩妥化解局部性、結構性存量風險;加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落實好各項開放舉措,以開放促進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委的多次表態意味著我國在實行穩健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要讓金融活水更精準地注入到實體經濟中,注入到重點領域的制造業、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中,這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一環。

              強調“克服順周期思維”引關注

              劉鶴在會議上還強調,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金融委統一指揮協調下,壓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門的責任,做好各項金融工作。金融機構要強化主體責任,一手抓服務實體經濟,一手抓風險化解,克服順周期思維,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對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管理好但資金緊張的企業積極予以信貸支持,與實體經濟同舟共濟;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管理,強化激勵約束機制,鼓勵擔當、創新和風控,對真正支持實體經濟的要加大獎勵力度。地方政府要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和維穩第一責任,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意識,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有效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防止發生群體性事件;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建立風險管控長效機制。

              對此,交通銀行高級研究員武雯表示,預計嚴監管、加強風險防范的總基調仍不變,同時將進一步加快監管補短板的力度。

              另外,“克服順周期思維”引起外界關注。所謂金融“順周期性”,是指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動態作用(正向反饋機制),這種相互增強效應可以放大實體經濟周期的波動并引起或加劇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將導致繁榮期的過度樂觀和隨之而來的蕭條期的過度悲觀。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目前經濟背景下,出于風險考慮,銀行可能會惜貸,甚至抽貸,這樣反而會加劇信用風險事件的爆發。因此,要采取逆周期調節措施,熨平經濟周期波動,要打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在當前,尤其是要加大對民企、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這不僅有助于防范信用緊縮導致的信用風險,同時也有助于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

              加強金融穩定鼓勵銀行創新資本工具

              有關于“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的表述,在此前金融委第七次會議上也有提及。業內專家認為,此次國務院金融委明確提出“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未來可以期待普通股、利潤留存、優先股、可轉債及二級資本債券,特別是永續債等眾多工具將會為銀行資本補充提供充分支持。

              實際上,2019年以來,各大銀行補充資本動作不斷。已有多家上市銀行發布補充資本的相關公告,通過可轉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等多種方式“補血”。

              例如,9月5日,中國銀行已完成2019年第二期270億元境內優先股簿記發行,信用等級為AA+,并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今年以來,中國銀行已累計發行1000億元境內優先股,創下境內市場年度最大規模優先股發行紀錄。

              對于永續債發行,溫彬表示,這項工具可以解決銀行長期資金的來源問題,促使銀行業務和資產規模的有序擴張,提升效益,還可以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資本損失吸收能力,增強風險抵御。

              業內人士指出,商業銀行在補充資本金的同時,應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將資金精準投放到民營和小微企業。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接下來相關部門將推動以下工作,一是推動永續債等新型資本補充工具加快發展,此外還需進一步支持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IPO,拓寬銀行資本補充來源;二是繼續加強對中小銀行的引導和支持,提供更好的激勵政策。中小銀行對地方實體經濟發展起到很大作用,但目前中小銀行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未來政策上還需進一步傾斜,包括流動性安排、差異化存款準備金安排等。

            責任編輯:wyj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