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處于風口的“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派”多從優異的理論性能,描繪其發展的廣闊空間。但更理性地來看,燃料電池汽車時下仍面臨眾多技術、政策、配套難題。
貿然轉向燃料電池汽車的“懷抱”,是不理性的。只有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建設齊全配套設施、制定完整法律法規,并因地制宜地推行其與純電動汽車的并行發展,才是現階段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方向。
第十五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現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郭躍 攝
處于產業變革時期,我國汽車發展正面臨多條路徑抉擇,近期舉辦的天津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各種“技術方向”的論斷更是“百花齊放”。其中,處在風口之上的“燃料電池汽車”無疑成為最大熱議點,對這一“新鮮事物”,各方行業領袖也從技術前景與市場發展等方面,帶來了各自的立場、觀點。
前景可期,燃料電池汽車多重難關仍待突破
具體來看,“技術派”代表多以燃料電池的優異性能為背書,描繪了其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
如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就講到,燃料電池發電的原理是電化學,因此效率比較高;同時,燃料電池的工作方式是內燃機式,所以也不易發生燃燒和爆炸,安全性較高;此外,其排放產物只有水,更可以做到終端的完全環保。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郭躍 攝
同時,衣寶廉還引用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第三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上,提出的“國內燃料電池在壽命、可靠性、使用性上基本達到了車輛使用要求,中國初步掌握了相關核心技術,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等觀點,來支持“中國應大力發展燃料電池汽車”這一主張。
同濟大學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究所所長章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郭躍 攝
同濟大學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究所所長章桐則更明確地表示,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在電氣架構方面完全一致,其還能彌補純電動汽車的眾多缺陷;同時,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更可以帶來能源結構的轉變,從而真正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實現轉型;還有,無論從國家政策、產業鏈發展、車企參與積極性、能源架構調整需求、還是氫能來源的多元化方面來看,燃料電池汽車都非常適合在中國發展。因此,中國有必要大力發展燃料電池汽車。
但面對積極的技術前景,處于“萌芽期”的燃料電池時下仍面臨眾多發展難題。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潘牧認為,燃料電池仍面臨性能、壽命、成本“三座大山”,其中,電堆性能、成本問題已具備攻克的基礎,而無論從生產工藝、還是原材料特性方面來看,燃料電池目前的使用壽命卻很難達標,只有通過不斷試驗收集研究數據、并制定相關強制性標準,才能助推燃料電池汽車在未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兼容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尚不具備大規模應用基礎
而國家政府部門的官員代表,則從更宏觀層面,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給予了更加理性的看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郭躍 攝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表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堅持純電驅動技術路線不動搖。而對于燃料電池汽車,盧衛生則表示其目前尚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而是應與純電動汽車互補、共存發展。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郭躍 攝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也表達了相似觀點,她認為,由于我國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和零部件技術尚未突破,同時,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標準法規缺失,以及氫氣能源管理體系尚未建立等原因,目前尚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基礎;同時,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技術特點不同,有各自適合的應用場景,因此未來應該互補、共存,而非替代的關系。
再結合此前沸沸揚揚的“水氫燃料汽車”事件,其不僅成為笑柄,也更加深了人們對現階段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質疑。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氫燃料系統需要制氫,目前來看有兩個路徑,一個是利用工業過程中的廢氣制氫,絕對環保;第二種也是目前主要使用的就是專門制液態氫。兩種技術路徑都是加氫,排放水,而‘水氫’的路徑是加水,與目前的技術路徑截然相反,并不靠譜。此外,即使在常規制氫環節,也容易產生過程污染,還有,加氫網絡需要完全重新布局,從技術、成本到安全都很困難。”
綜上所述,純電動汽車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就貿然轉向燃料電池汽車的“懷抱”,是不理性的。只有苦煉內功,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建設齊全配套設施、制定完整法律法規,并因地制宜地推行其與純電動汽車的并行發展,才是現階段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方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躍)
(責任編輯:劉嵩 HA005)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