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新學期伊始,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市第四中學、哈爾濱市蕭紅中學、哈爾濱市經緯中學、哈爾濱市第五十九中學等五所大中學校的學生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李四光的外孫女鄒宗平、茅以升的女兒茅玉麟、黃緯祿的女兒黃道群、李佩的秘書李偉格、顏福慶的孫子顏志淵。
受黑龍江省科協邀請,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一行五人,分別從北京、上海等地來到東北黑土地,為大中學生講授新學期開學第一課,分享李四光、茅以升、郭永懷、黃緯祿、顏福慶等前輩科學家的感人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前輩科學家碧血丹心的愛國之情、舍我其誰的報國之志,和在時代洪流中傲然屹立的家國大義,鼓勵同學們樹立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心。
在東北農業大學,鄒宗平分享了爺爺李四光的求學經歷。因為甲午海戰中國戰敗,李四光立志要造堅船利炮保衛國家。他15歲留學日本時,選學船用機械專業。后來卻發現:中國當時連造船用的鋼鐵、煉鋼鐵的鐵礦都沒有。后來他留學英國,就選學了采礦專業。學了一年,他又發現中國沒有地質學,不可能找到礦。為了國家的富強,李四光從學造船到學采礦,再轉學地質。鄒宗平說:爺爺在日本留學時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孫中山送給他8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這八個字,爺爺受用一生。
在哈爾濱市第四中學,茅玉麟分享了父親茅以升的橋梁夢。茅以升7歲的時候,聽聞了南京秦淮河上的一次塌橋事故奪去了幾個小伙伴的性命。這件事在少年茅以升的心中播下了造一座千年不朽的大橋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茅以升刻苦學習。他上課專心聽講,下課后抓緊時間整理筆記,然后預習新課。5年時間里,他整理了200本筆記,寫了近1000萬字。茅玉麟說:父親在唐山路礦學堂讀書時,孫中山視察學校并發表演講。孫中山勉勵同學們,“國民革命需要兩路大軍:一路進行武裝斗爭,建立平等自由的中國;一路學習世界科學技術,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希望寄托在在座諸君身上。”從此,“為祖國造橋梁”成了茅以升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在哈爾濱市經緯中學,“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黃緯祿的女兒黃道群說:小時候,父親很調皮,上課常常走神,偶爾也逃學。教書先生不得不找到爺爺:“令郎不是讀書的材料,還是早作打算吧,免得誤了前程”。上了揚州中學,父親甚至萌生“退學回家,跟著姐夫去學醫”的念頭。最終,來自家庭的信任和鼓勵,幫助父親點燃了不服輸的激情。從此,父親像換了個人一樣。學校熄燈后,他在路燈下苦讀。躺在被窩里,他打著手電背書。功夫不負有心人。等到高中畢業會考,父親拿到了數理化均為100分的好成績。
在哈爾濱市第五十九中學,郭永懷女兒郭芹的閨蜜、李佩的秘書兼助手李偉格滿懷激情地朗讀了郭永懷那篇非常有名的文章《我為什么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我是在對日抗戰的初年,因為自感救國無門,帶著慚愧的心情跑到了國外。從那時起到去年歸國時止,在加拿大和美國共住了16年,在美國一共是15年。在美國這15年里,前5年是讀書和研究,后10年加入戰后康奈爾大學新成立的航空研究院工作。在這10年里,一面學習,一面教學…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
在哈爾濱市蕭紅中學,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顏福慶的孫子顏志淵深情回顧了爺爺從小立志學醫和在耶魯大學求學時的艱辛歷程。顏志淵說,因家人多病,爺爺從小立志學醫。在紐黑文,爺爺克服重重困難,連過氣候關、功課關、經濟關,僅用三年時間,便拿到醫學博士學位。“學醫的目的,有許多人以為能多賺錢,我想他跑錯路了。因為做一個真實的醫生,是賺不動許多錢的;除非用不正當的方法,當然例外…若然有人拿服務人類,為公眾利益為目的去學醫,這才是最好的。取這種目的的人,才是人類的服務者。”顏志淵用80多年前爺爺給滬江大學醫預生的一段講演作為報告的結尾。他勉勵同學們從小樹雄心,立壯志,繼承前輩的崇高精神:“為人群服務”。
東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宏坤說: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過程中,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聆聽了一場精彩的報告,也引發了我少年和青年時期無限的回憶。在李四光地質力學理論指導下,我國發現了大慶油田,從而一舉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激發了全國人民極大的愛國熱情,也激發了我們崇尚科學、熱愛科學家的少年情懷。今天,鄒老師的報告讓我們東北農業大學的老師和同學更加深刻體會科學家的初心和使命,更加深刻理解“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時代內涵,更加堅定聽黨話、跟黨走,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意志和決心,更加堅定為東農發展建功立業的信心。我們這次報告會的目的,就是要上好新學期第一課:讓同學們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去理解當代知識分子的初心和使命,從而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找準自己在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歷史大業中的位置。加滿油,再出發!”
黑龍江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陶福勝說:“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就是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黑龍江省科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就是要團結、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繼承弘揚科學家精神,敬業奉獻、勇攀高峰,與時代同頻共振、同心發力,努力在科技創新上趟出一條路子,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出彩畫上自己濃重的一筆。”
據了解,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立于2018年8月,目前已邀請到包括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后人、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后人、數理化天地生等自然科學各學科奠基人后人20余人。報告團的宗旨就是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播科學文化。本次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19”龍江行活動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黑龍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哈爾濱市科學技術協會、齊齊哈爾市科學技術協會承辦。本次活動歷時4天,分別在哈爾濱舉辦5場報告會,在齊齊哈爾舉辦10場報告會,預計將有近萬名大中學生直接聆聽五位科學家后人的精彩報告。
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主任鄭浩峻說:“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是中國科協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的工作舉措。習近平總書記說,‘當科學家是無數中國孩子的夢想,我們要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向往的職業,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祖國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老一輩科學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的精神將永放光彩!講好科學家故事,宣傳好科學家精神,將科學家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鳴一)
[ 責編:武玥彤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