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四部門完善三項補助資金管理 這些補助將更快下達更重績效

            2019-09-03 23:38:44     來源:中國經濟網

              9月3日,財政部、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殘聯聯合發布通知,對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中央財政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中央財政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資金的管理辦法進行了修改,以加強補助資金管理,明確資金實施期限和分配因素權重,強化預算績效管理。通知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此次主要做了哪些修改,有什么突出變化?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澤彩。

              王澤彩告訴記者:“總體來看,此次修改突出體現了三個‘效’:一是注重預算績效,在績效目標管理、績效評價方面都補充了相關要求;二是強化了補助成效,修改的內容進一步明確了補助的測算公式,強化了有關部門對冒領、擠占挪用補助資金等主體監督責任,提高了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和嚴肅性;三是強化政策時效,縮短了一些補助資金的下達時限,為保障資金及時撥付到位留出時間,強調‘救急’性質。”

              根據通知,三項補助資金的實施期限都暫至2023年12月31日,期滿后將由相關部門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及工作需要評估確定后續期限。對此,王澤彩認為,三項政策都增加了存續期的表述,說明實施周期會在進行政策效果評估后根據變化而調整,體現政府努力將政策落實到位,及時優化調整的改革意圖。

              這次修改讓各項補助資金的下達時間也更明確。比如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下達時間由此前規定的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預算后“90日內”提前到“30日內”。中央財政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也明確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預算后30日內下達。

              對此,王澤彩介紹,根據《預算法》規定,中央對地方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應當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預算后三十日內正式下達。這三項補助資金在2019年預算中列入了一般性轉移支付,同時,補助力度較2018年有所增加,提高了資金的可監督性和使用效率。

              相比此前規定,此次修改進一步對各項資金的分配給出了測算公式,明確了各項分配因素的權重。比如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某地分配系數=該地需求因素×(該地財力因素×60%+該地績效因素×40%)。中央財政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某地分配系數=該地需求因素×(該地財力因素×25%+該地績效因素×40%+該地政策等因素×35%)。

              此次修改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加強了對補助資金的預算績效管理。比如對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要求省級財政部門應會同同級民政部門組織市縣做好補助資金績效目標自評工作,將區域績效自評結果報送財政部、民政部并抄送財政部當地監管局。年度執行結束后,財政部、民政部根據需要組織開展補助資金重點績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調整政策、督促指導地方改進工作、分配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重要依據。

              再如,中央財政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預算執行結束后,各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對本地區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落實、政策執行、資金使用情況逐級開展年度績效評價。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情況進行評判,財政部根據需要組織開展重點績效評價,相關結果作為預算分配、政策調整的依據。

              王澤彩認為:“此次修改讓三項補助資金的預算績效管理的流程要求和工作任務更加清晰,讓績效成為部門預算資金管理的有效抓手。我們也期待此次制度修訂能帶來績效理念的進一步凝聚,推進各地圓滿完成扶貧攻堅、扶危濟困任務,讓預算績效管理真正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治理工具。”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部門使命和工作目標,將績效目標編制、執行監控、績效診斷與評價、問題整改、成效反饋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在另一方面也要對成績良好的部門在項目遴選、資金分配與使用等方面給予更大自主權。”王澤彩說。

            (責任編輯:DF520)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