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截圖
近期,一則關于癌癥患者吃獸藥抗癌的新聞占據微博熱搜,引起了大眾的疑惑——吃獸藥真的可以抗癌嗎?
對此,光明網記者采訪到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李國輝教授,她明確表示:“藥物隨便拿過來就吃是很危險的,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
尚無研究證明獸藥具備抗癌效果
“人吃獸藥抗癌成功”最初來自外媒報道:一位名為Joe Tippens的美國老人在肺癌晚期吃了獸藥芬苯達唑,隨后腫瘤奇跡消失。
名為Joe Tippens的美國患者
據悉,這位美國老人在吃獸藥的過程中,一直在醫院接受其他治療,這意味著專業醫療方案在聯合作用。因此,這個例子并不能說明獸藥真的抗癌。
事實上,芬苯達唑是一種獸用驅蟲藥,對于國內患者吃這款藥物抗癌的做法,李國輝教授表示:“腫瘤治療不能盲目跟風,就是說我看到了大家都說好,那我就用,這樣對自己也不太負責任。”
李國輝教授提道,腫瘤治療有很多獨觀因素:不同分期、不同分型、基因多態性等等,病例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此外,腫瘤患者之間差異很大,比如說病人本身有一些基礎疾病等,所以在臨床上,即使是同一病種,也是完全采用個體化治療的模式。例如說我有基因突變,你沒有,那么我可以用靶向藥,你就用不了。
對于獸藥能否抗癌,醫學界沒有形成統一結論。李國輝教授談道,耶魯大學綜合癌癥中心,13年有一項針對小鼠的實驗,其結果確實認為芬苯達唑在腫瘤治療中有一定價值,但并沒有明確的結論。18年印度也做了一項研究,主要是探究芬苯達唑對癌癥微觀干擾的作用,結果雖然證明其對腫瘤細胞多通路的一定影響,但是有待進一步探索。
總之,不管是動物實驗,還是細胞實驗,芬苯達唑的抗癌性能在全球沒有取得統一結論,更沒有相關臨床研究。
人吃獸藥可能加劇身體問題
李國輝教授強調道,動物用藥和人類用藥,從整體研發到到臨床使用研究是兩套不同體系,在沒有做過人體研究的情況下,芬苯達唑缺乏人體藥代動力學參數、使用劑量也無法確定,我們不知道它在人體的吸收代謝情況,因此獸藥不能直接給人用。人吃獸藥,不一定對腫瘤有好的影響,反倒可能加劇一些身體問題。
獸藥芬苯達唑(圖片來自網絡)
據李國輝教授介紹,藥品研發具有一整套嚴格程序,且這個過程持續時間很長——
做一款新藥,首先要知道一個明確的化合物,這個化合物不會直接用在臨床上,它必須經過一系列前期的基礎實驗研究,比如動物基礎實驗研究,包括它的療效有效性、安全性,這些都要驗證。在取得實驗資料后,按照國家要求上報藥監局等候批件。
在取得臨床批件以后,藥物才可以在人體開展三期臨床實驗。一期證明它的安全性,并做人體耐受性研究,確定它的安全劑量;到二期和三期才能確定藥物的臨床療效,這個過程大概要持續十年左右,這樣的時間和耗資都是非常可觀的。
三期臨床實驗結束以后,再次上報國家藥監局對相關臨床研究進行核查,審核通過后頒布生產批件,這樣才可以在臨床上使用。剛上市的藥還要經過四期臨床的研究,取得擴大樣本量,才會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腫瘤患者可以考慮實驗性醫療項目
網上出現指導服用獸藥的帖子
面對病痛,李國輝教授提醒腫瘤患者一定要調節心態,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這樣才是對自己和家人都負責的做法。
針對癌癥患者及其家屬在迷茫之下嘗試所謂的偏方、“神奇療效”等等,李國輝教授指出,一定要理智辨別,選擇正規的方式治療,才是最令人放心的。
此外,對于部分腫瘤患者選擇參與國內大醫院或國外醫院具有實驗性的醫療項目,李國輝教授表示,如果病人有意愿嘗試并符合標準,參與實驗性治療是沒有問題的。這類實驗性治療具有嚴格的篩選的標準:就是說,醫院做臨床實驗的這些藥物,必須病人符合要求,才能參與試用。她談道,這些項目只要是正規的臨床實驗,都是通過國家審批的。(光明網記者 張蕃)
[ 責編:武玥彤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