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手握最多科創板項目,但“投行一哥”中信建投的科創板保薦之路卻難言順遂。8月30日,中信建投保薦的兩個科創板項目一家注冊被否,一家終止審查,中信建投保薦業務盡責和勤勉性恐存缺失的問題,也受到市場的關注。
一日兩單科創板IPO項目遇阻
9月2日,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恒安嘉新”)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公司于2019年8月31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關于不予同意恒安嘉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決定》。公司充分尊重證監會的決定, 將嚴格按照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的要求進一步規范管理。所有關于公司上市進展的消息,請以證監會公告為準。
回溯8月30日晚間,證監會網站公布了《關于不予同意恒安嘉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決定》,這是科創板自開板以來,注冊制下首個IPO被否案例。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恒安嘉新存在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和內控缺失、未按招股說明書的要求對會計差錯更正事項進行披露兩大問題。據了解,恒安嘉新此次IPO的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
科創板擬上市企業注冊被否,保薦機構盡職調查、核查把關義務履行不到位恐怕難辭其咎。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保薦項目被否反映出中信建投保薦機制以及投行項目人員從業素質缺失,應引起重視,券商機構對于有問題企業要說服公司撤回材料,同時要無條件接受證監會相關整改及處罰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8月30日,中信建投保薦的另一個科創板項目也遭遇折戟。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終止視聯動力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審核,這是科創板第8家終止審核的公司。
5單保薦項目狀態為審核中止
錯失兩單科創板項目,對保薦機構影響幾何?何南野指出,券商保薦IPO項目,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承銷保薦費用,基本在數千萬元,科創板IPO項目收費更高,有的甚至高達1個億。但是項目的收費是在項目完成證監會審核及向公開市場發行之后,直接從公司上市所募集的資金中扣除相應的承銷保薦費用。一般而言,如果項目沒有上市,沒有發行成功,券商一般是收不到保薦承銷收入的。“另外還會對中信建投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不利于獲取后期更多的客戶,甚至會造成現有很多客戶的流失。”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科創板項目被否或遇到撤單,對保薦機構來說,投入沒有產出會增加相應成本,這也使得后期其他的中介機構對自己的項目進行對比篩查,對于不合格的項目提前拿掉,會比到最后關頭被拿掉成本小很多。
王劍輝還指出,科創板是新生事物,各券商都想獲得先行競爭優勢,但這不能以降低上市公司質量為代價,不能將存在一些隱患的公司推向科創板市場,僥幸心理是非常不可取的,對于中介機構而言,應該注意業績是第二位的,社會責任是第一位的。
根據上交所披露的數據,截至目前,中信建投共保薦了15.5個科創板項目(聯合保薦以0.5個計算),保薦項目數量領跑券商行業。在成為科創板第一保薦大戶的同時,近日接連遭遇1家注冊被拒、1家撤單,同時中信建投保薦的科創板項目還有5家處于審核中止狀態。
關于上述部分科創板保薦項目審核遇阻對中信建投會有哪些影響,以及公司將如何加強保薦業務勤勉盡責,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中信建投并向對方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復。
業績增長反遭同業賣出評級
對中信建投而言,投行業務是其一直以來的優勢,并且近年來此優勢得到持續穩固。8月23日晚間,中信建投公布了2019年半年報,其中提到,2019年上半年,投資銀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合計人民幣16.17億元,同比增長15.23%。
在投行業務的各項指標中,中信建投股權融資主承銷家數位居行業第1名,主承銷金額位居行業第4名。債券業務主承銷家數和主承銷金額均位居行業策2名,其中公司債的主承銷家數和主承銷金額均位居行業第1名。在上交所科創板首批掛牌的25家上市公司中,中信建投保薦5.5家,市場占比22%,位居行業第1名。
從公司2019年上半年業績來看,中信建投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9.06億元,同比上漲12.21%;實現凈利潤23.3億元,同比增長37.61%。但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中信建投業績表現不錯,但卻遭遇同業給出賣出評級。
華金證券8月23日發布的一份關于中信建投的評級研報顯示,維持其“賣出-B”評級,華金證券給中信建投賣出評級的理由是:雖然6月底公司股價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但較年初還有112.3%的漲幅,與頭部券商28.28%、上市券商34.82%的漲幅相比仍然較高。此外,互聯互通、同股同權下公司A、H股溢價率高達279%。第二,130億元增發完成后,10%左右的長期可持續ROE支撐2.0-2.5倍PB是合理的,而公司2019 EPB已達3.49倍,大幅高于可比公司。從中報業績表現看,公司盈利能力難以長期支撐目前的估值。
而早在今年3月中信建投曾被華泰證券出具了“賣出”評級研報,認為中信建投估值遠高于同梯隊券商和國際投行,有下行風險,下調至“賣出”評級。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馬嫡
?
(責編:趙春曉、呂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