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公募“中考”放榜 券商系表現亮眼

            2019-09-02 10:22: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券商系”公募在這輪比拼中表現突出。在凈利過億的9家公募中,有6家為“券商系”;管理費收入前20強中,“券商系”占據12席。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考”放榜季!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相繼披露,部分基金公司的盈利情況也浮出水面。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9日,已有41家公募揭曉“中考”成績。整體來看,這41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合計凈賺104.52億元,同比增長7.61%。

              業內人士指出,管理費收入是基金公司盈利的制勝關鍵。

              9家凈利過億

              具體來看,有9基金公司上半年凈利潤過億。

              天弘基金以10.59億元暫列第一,華夏基金和博時基金則分別以5.94億元、4.83億元,暫列第二名和第三名。東方財富Choice顯示,這三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管理費收入分別為:18.44億元、12.55億元、10.66億元。

              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天弘基金有望蟬聯最賺錢的基金公司。天弘余額寶一直是貢獻營收的最大功臣,據該基金半年報披露,天弘余額寶的上半年管理費收入高達15.53億元。

              對于下半年布局重點,華夏基金表示,將著力完善產品線布局,加大ETF產品銷售力度,大力推進養老類業務,持續改善經營管理,優化業務模式,保持行業綜合競爭力。

              招商證券則在半年報中,總結了博時基金的表現:2019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規模穩健增長,投研機制愈加完善,投資業績顯著提升,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

              其他6家躋身“億元”俱樂部的基金公司分別是:南方、興全、東證資管、鵬華、興業和大成,上半年分別凈賺:4.64億元、3.56億元、3.02億元、2.48億元、1.64億元、1.3億元。

              “券商系”表現突出

              “券商系”公募在這輪比拼中表現突出。在凈利過億的9家基金公司中,有6家為“券商系”公募,分別是:華夏、博時、南方、興全、東證資管、鵬華。

              一位公募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基金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管理費收入;二是專戶的超額業績提成;三是投顧費用,通常來自進軍國內市場的外資資管機構;四是營業外收入,比如,在一些特定的地區,會有針對企業的財政補貼。

              其中,最核心的收入來源便是管理費。具體來看,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費費率最高,通常為1%或1.5%;債券類基金次之,一般在0.3%-1%;貨幣基金則只有0.14%-0.35%。

              因此,影響管理費收入的因素,既有管理規模,也有產品類型。記者注意到,上述6家凈利過億“券商系”基金公司,普遍資產管理規模較大,且非貨基產品規模占比較高。

              在經營成本沒有大幅變動的情況下,營收和凈利潤呈正相關。盡管公募的上半年盈利情況還未盡數披露,但上述公募人士預計,主打權益類產品的“券商系”公募和主打債基的“銀行系”公募最有競爭力。

              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2019年上半年管理費收入排名前20位的基金公司中,有12家為“券商系”基金公司,4家為“銀行系”基金公司。

              誰在進步?

              “少數進步,多數退步”是上半年公募的整體表現。具體來看,凈利潤增長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廣發基金、華安基金、上銀基金,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億元、2.18億元、1.11億元。

              對于華安基金的表現,國泰君安證券在半年報中總結道:“2019年上半年,華安基金打造高水準專業投資平臺,主動權益產品回報率居行業前列;全力把握科創板發展機遇、積極創新,優化產品線布局。期末管理資產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317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5.06%。”

              上銀基金則是上半年殺出的一匹“黑馬”,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900萬元增至1.3億元。據上海銀行半年報披露:報告期內,上銀基金積極開拓公募業務,非貨幣公募基金業務規模實現較快增長,增幅超過20%。公司穩健經營、合規發展,盈利水平良好。報告期末,上銀基金總資產為12.77億元,凈資產為10.13億元,管理資產規模為1105.94億元。

              誰在退步?

              有24家基金公司“中考”成績出現下滑。其中,凈利潤降幅排名前三的是天弘基金、東證資管、諾安基金,分別減少6.92億元、3.15億元、1.6億元。

              天弘基金凈利潤下滑或與余額寶分流有關。去年5月以來,余額寶平臺陸續接入中歐滾錢寶貨幣A、博時現金收益貨幣A、華安日日薪貨幣A等19只其他基金公司的貨基,對天弘余額寶進行規模分流。不再“一基獨大”的天弘余額寶,上半年規模縮水近千億元。

              對于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截至發稿前,東證資管相關負責人并未作出回應。據東方證券半年報披露,2019年1月-6月,東證資管受托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依然位列前茅,行業排名第2位(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業協會)。截至6月末,東證資管資產管理規模為2040.01億元,其中主動管理規模占比高達 98.70%。

              諾安基金的盈利下降則帶來了一場人事動蕩。8月份以來,諾安基金總經理奧成文、副總經理曹園相繼被停職。對此,諾安基金稱,這是由于近幾年利潤、規模下滑而導致的人員調整。奧成文在任期間,2007年和2015年兩輪牛市過后,諾安基金都出現規模和利潤下滑的情況。

            (責任編輯:DF398)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