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部分銀行收縮網貸存管業務 多家平臺更換存管銀行

            2019-09-02 09:48: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隨著P2P網貸行業監管趨嚴和清理整頓的持續推進,行業出清加速。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存管銀行收縮或退出P2P網貸資金存管業務。

              據了解,今年以來,已有廣東華興銀行、新安銀行、上海華瑞銀行、重慶富民銀行等多家銀行采取措施,開始收縮P2P網貸資金存管業務。

              網貸之家研究院研究員王海梅表示:“從我們的統計數據看,浙商銀行、北京銀行、恒豐銀行、徽商銀行、上海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廊坊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在明顯縮減P2P網貸資金存管業務。”

              業內專家表示,在目前監管趨嚴、備案進程不明和行業出清加速的大環境下,不少曾經的存管大戶為了防止聲譽受損,基于品牌、業務空間、成本等考慮,開始收緊甚至退出P2P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態度趨于謹慎。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銀行是由于資金存管系統對接的要求提高,未通過測評而退出。

              8月5日,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互金協會信披系統上發布關于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通過測評聲明,稱其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已于今年8月5日通過測評。至此,全國共有46家銀行通過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P2P網貸資金存管系統測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8月22日,有51家銀行布局P2P網貸平臺資金直接存管業務,共有492家正常運營平臺宣布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占同期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62.52%;其中476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并上線,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60.48%。

              “總體看,隨著行業出清繼續,市場空間進一步收縮,不少此前熱衷于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基于P2P網貸存管業務空間縮小的預期以及聲譽考慮,開始收緊P2P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王海梅表示,但與此同時,仍有不少中小銀行如新網銀行、內蒙古陜壩農商行、宜賓市商業銀行等對于開展P2P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的態度積極。

              此外,受部分銀行對存管業務的調整、平臺考慮存管系統的用戶體驗以及存管行未通過測評等因素影響,不少平臺選擇更換存管行,如微貸網由廈門銀行存管更換為新網銀行、51人品由北京銀行更換為百信銀行存管。

            (責任編輯:DF398)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