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強調,歐美支持美國與伊朗在維護伊核協議的前提下舉行雙邊會談,重申了此前歐盟立場,也向伊朗態度看齊,進而給美伊峰會的前景又潑了一瓢涼水。同日,伊朗外長扎里夫在馬來西亞再次強調不與實施“經濟恐怖主義”的美國進行談判。盡管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剛結束的西方七國集團(G7)峰會上樂觀預測,美伊有可能在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峰會,但是,雙方立場過于懸殊,不大可能發生實質性會晤,甚至很難安排象征性的“握手同框”。
過去一周,伊核協議前途與美伊關系走向再次升溫,主要源自比亞里茨G7峰會將其作為核心議題之一,特別是東道主法國總統馬克龍熱心邀請扎里夫到場,并設法為伊朗總統魯哈尼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盡快直接會面牽線搭橋,使伊核危機和美伊關系躍升為輿論關注的頭號話題。
25日,G7峰會臨近結束,扎里夫突然現身這個西方大國領導人與世界媒體云集的法國西南小城。這不僅是扎里夫72小時內對法國回馬槍式的再次訪問,而且變更了原定訪問中國的日程,可見伊朗游說G7領導人的愿望相當強烈。有趣的是,馬克龍事先似乎沒有告知相關伙伴尤其是與伊朗死磕的美國,白宮對扎里夫意外出現在G7峰會駐地頗為驚訝,稱“沒有期待會發生這一幕”。23日,G7峰會舉行前夕,為挽救伊核協議而進行穿梭訪問的扎里夫剛剛來過法國,按中國官方媒體報道,25日他應該做客北京而不是再返法國。
G7峰會加戲既表現了法國一貫的獨立外交政策和我行我素風格,更表明馬克龍試圖打破陷入僵局并日益讓伊朗厭倦與失望的伊核危機解決進程。美國不斷加碼對伊朗的經濟、貿易、金融和軍事壓力,伊朗也不甘示弱而逐步放棄協議責任,并加大對歐洲簽約伙伴的責難與壓力。法國希望維護伊核協議使之得以延續,也代表了英國、德國及整個歐盟的意愿,因為歐盟無意看到美國退約導致中東核擴散進程倒退,也無意看到伊核協議徹底解體導致美伊徹底對立乃至爆發戰爭。近期美國以各種方式逼迫歐盟伙伴參與波斯灣護航,表明事態正在朝著不利于波斯灣穩定的方向發展,歐盟的兩難選擇日益緊迫。
熱情的馬克龍并不滿足于只為扎里夫提供與G7高官會談的機會,而是在積極撮合伊美領導人直接見面。本月初,媒體曾劇透馬克龍將邀請魯哈尼出席G7峰會,為此惹惱特朗普。盡管特朗普多次主動表示愿意與伊朗談判,但他顯然又不想失去美伊關系主導權,因此他對馬克龍頗為不滿,認為雖然馬克龍用意良好,但是“無人獲準代表美國說話,除了美國自己”。此番針對馬克龍將生米做成熟飯邀請扎里夫再訪法國并建議特朗普與之會見,特朗普依然不爽,強調為時過早。
26日G7峰會結束時,馬克龍對媒體透露,魯哈尼告訴他不反對與特朗普會面。馬克龍稱他希望美伊能在未來幾周舉行峰會,并相信如果雙方會面可以達成協議。特朗普回應稱,“如果條件合適我肯定會同意”。他還強調伊朗潛力巨大,魯哈尼希望會面以搞清楚(伊朗面臨的)情況,“他們受傷不淺”。特朗普這番言論傳達了強勢乃至勝利者的心態,也表明美伊談判并非沒有條件。
伊朗對于特朗普的傲慢表態十分不滿,尤其是魯哈尼與扎里夫正在承受國內強硬派的壓力,他們隨后相繼強硬回應稱,除非美國取消制裁,否則不會進行談判,更不會舉行峰會。27日,魯哈尼表示,如想緩和與伊朗的緊張關系,美國必須邁出第一步,即解除對伊朗的“所有非法、不公正和錯誤的制裁”。他強調,伊朗已通過2003年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布的宗教法令禁止發展核武器,消除了美國的唯一顧慮,因此,“促成積極改變的鑰匙掌握在華盛頓手中”。29日,正在馬來西亞訪問的扎里夫更以“經濟戰爭”和“經濟恐怖主義”形容美國實施的制裁,強調除非美國改變這一切,否則絕不與美國進行接觸。他說,伊朗“不會為會晤而會晤”,“文明世界的一項原則是不與恐怖分子進行談判”。
分析人士認為,魯哈尼和扎里夫否認將與特朗普進行會晤,應該與特朗普的零和思維表現及居高臨下的態度有關,他們更相信,美國的胃口不止于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器,而是要逼迫伊朗全面讓步。如果會晤不能換取美國解除制裁并贏得其對伊朗大國地位的尊重,魯哈尼和扎里夫將無法對內特別是向強硬派交代。近日,伊朗還開列出9月6日將采取進一步放棄伊核協議部分責任的最新通牒,繼續向其他簽約各方施壓而倒逼美國。此前,伊朗已兩次減少核承諾,重啟濃縮鈾提煉和積累進程,下一步,伊朗將采取包括啟用先進離心機在內的諸多選項,報復美國實施的制裁。
總之,盡管G7聚焦伊核危機與美伊關系,馬克龍也煞費苦心穿針引線,但美國和伊朗誰都無意在原則立場上做出讓步。雙方差距如此懸殊,近期美伊峰會幾乎沒有舉行的可能,雙方將繼續處于僵持狀態。
(責任編輯:DF37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