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只能根據簡單語音指令搜索關鍵詞、查詢天氣和啟動應用,到可以幫助用戶準確找到某年某月某日拍的照片,還能一鍵叫車、導航,甚至與用戶“皮一下”。近年來,智能語音助手越來越“聰明”,不斷刷新用戶感官。
“做人工智能必須要不斷的學習、迭代,如果你只能在IQ這個維度去做迭代,實際上是不夠的。”日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全球研究院負責人沈向洋在“第七代微軟小冰”年度發布會分享道。
從第一代基于文本、搜索來做的簡單的對話系統,到第七代的核心對話引擎及多模態交互感官等,其整體的框架會有飛躍的進步。日前,OPPO與微軟達成合作,ColorOS內置的智能助理Breeno將解鎖“召喚小冰”的能力。
有關研究預測,到2023年,搭載智能語音助手的設備將從2018年底的25億部增加到80億部,90%的智能手機都將會配置AI語音助手;同時,智能語音助手用戶使用助手頻率占比最大的為每周3至4次,表明人們正日益傾向于使用智能語音助手。
談起人工智能,沈向洋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路,從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角度去想人工智能,往往會想到“智”和“能”。講到智能,希望人工智能擁有所有的知識,無所不知。如果認為做人工智能的話應該做機器人、無人車,一些任務以后機器人都能幫助實現,可能把我們自己的思路限制,人類除了有IQ知識以外,還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維度,就是EQ。
在探討人工智能未來如何發展時,沈向洋指出,做人工智能肯定不是只做一個產品就結束了,做人工智能必須要不斷地學習、迭代。如果只能在IQ這個維度上面做迭代,實際是不夠的。只在IQ上面迭代,它無助于EQ。“EQ才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正如我們經常要講的一句話是‘要做事先要做人’。”(文/記者 黎夢竹)
[ 責編:李政葳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