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建設志愿家 賦能志愿者

            2019-08-30 11:06:12     來源:北青網

            世園專班成員為新到的志愿者上“入園第一課”

            世園專班成員為志愿者搬運物資

            世園專班成員提醒志愿者回到學校后報平安

            北京世園會于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延慶區舉辦,為期162天。在此期間,來自北京47所高校、16個區和60家企業的2萬名志愿者陸續走上志愿服務崗位,參與園區運行和游客服務工作。志愿服務每周一個批次,每個志愿者連續服務不少于7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團市委了解到,由于世園會持續時間長,團市委專門成立了10余人的世園會專班,作為服務志愿者的“志愿者”,為世園會志愿者提供駐地保障、交通調度、心理咨詢、信息宣傳、黨團活動等全方位的保障工作。

            駐地保障、交通調度、黨團活動一個都不能少

            “不知不覺,志愿工作時間已近尾聲,我們從中收獲良多。 ‘謝謝’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話語, 但今天,我也想對駐地的所有老師們說一聲謝謝!”8月24日晚,第17批次世園會志愿者分享會在志愿者駐地——延慶區委黨校操場舉行,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級的學生趙凱民在分享感受時表示,八天七晚與駐地老師的相處讓他們學會了感恩。

            志愿者分享會是每周的例行“節目”,志愿者們除了分享志愿服務的感受外,也會進行一些“才藝展示”,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為期一周的志愿服務畫上圓滿的句號。分享會在掌聲和歡聲笑語聲中結束后,領隊總結會如期舉行。各個志愿團隊的領隊和世園會專班所有老師們準時坐在主樓404辦公室,對第二天的交接工作進行安排。

            “由于北中醫和勞動關系學院人比較多,我們專門安排了一輛行李車。”世園專班負責交通調度的劉贏在會上說,考慮到北中醫有兩個校區,行李車先到和平里校區再到良鄉校區,劉贏特別叮囑北中醫的領隊讓和平里校區的同學把行李放在外邊,這樣在卸的時候可以節約時間,“到了學校后,每個學校的領隊一定要在群里報個平安!”

            作為駐地保障的負責人,劉廷彪也再三叮囑,希望當晚同學們就把東西都歸置好,尤其是貴重物品不要忘記帶。由于第二天上午還要上崗,希望同學們能趕在班車發車前把行李都搬上車。同時,他提醒同學們在臨走前把枕套、被罩撤下來,方便保潔人員換洗,節約保潔時間;住在上鋪的同學,順手把床上的垃圾帶下來,提高保潔效率。

            迎來送往每周一次 交接日專班“總動員”

            每周世園會的志愿者都會換一批人,但作為服務志愿者的“志愿者”,世園專班成員卻從世園會開始的那天一直堅持到現在。

            8月25日,星期日,駐地迎來了新的一個“志愿者交接日”。早晨6時15分,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駐地門口看到,世園會專班的劉贏帶著交通調度組的王泊洋、李曉杰等人已經等在那里了。他們一起指揮北中醫和北京勞動關系學院的學生有序把行李放在車上,又跟北中醫的領隊做了最后交待,叮囑領隊派幾名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坐在行李車里,負責行李的搬卸工作。

            時針漸漸指向了7點,所有志愿者已經離開了宿舍樓,坐上了去往世園會的班車,劉廷彪與負責駐地保障的王艷、劉碩、沈倩、于宗澤、車昊霖等人開始挨房挨戶進行最后的“巡查”。他們來到一個個房間里,首先進行整體巡視,然后再走到各個床位上把被褥翻一遍,看看是否有志愿者遺漏的東西,如果有,就會把床號、房間號記在小本上,最后統一在志愿者微信群里發個“尋物啟事”,讓同學們失物認領。

            為節省保潔時間,在巡查的同時,他們也會順手把志愿者床上的垃圾拿下來。如果發現有志愿者不要的花露水、書包、洗發水等物品,大伙也會收集起來,留給下一批志愿者。如果遇到上鋪有沒拿下來的東西,已經50多歲的劉廷彪會站在凳子上用衣架鉤下來。時下已經立秋,清晨的延慶有了陣陣涼意,但從幾個宿舍走出來,劉廷彪的汗水已經濕透了衣衫。

            送走了志愿者,查完了宿舍,這并不算完。大約在8點30分左右,來自北京城市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的新一批志愿者陸續坐班車抵達駐地。綜合協調組的李秉新、張釗和曾林會及時與各單位溝通,隨時通報老志愿者離開情況和新一批志愿者到達的信息,并向新來的志愿者通報注意事項;之后與交通調度組的同志一起來到門口,迎接他們的到來。劉廷彪則早早地等在宿舍門口,等待安排新的志愿者入駐,以及為他們講解注意事項。來一批講一批,劉廷彪從不用擴音器,他講的內容也句句在點子上,為志愿者們上好了“入園第一課”。

            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 朝五晚九是常態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世園專班的人員分別來自市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市青年宮、延慶團區委以及其他相關單位,本來朝九晚五是他們的工作常態,但在這里,時間反了過來,他們起得比志愿者早,睡得比志愿者晚,志愿者在的時候他們一定在,志愿者不在的時候他們也在。

            來到志愿者駐地,一排長長的、豐富多彩的背景板馬上映入眼簾,上面既有志愿者服務的人數、單位和工作內容介紹等,又有各級領導慰問看望志愿者的相片,還有志愿者們開展各類活動和服務時的精彩瞬間。據負責駐地宣傳工作的解艷麗介紹,這既可以讓所有志愿者都能好好學習領會志愿服務工作的精髓,也能夠讓大家在辛勤工作之余感受到自己的風采,更是為駐地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志愿服務氛圍。

            走進志愿者的宿舍樓,北青報記者看到,新一班的宿舍分配表已經貼在宣傳欄上,上邊清晰地寫著志愿者的名字、房間號、床號和來源單位。表格旁邊還貼著兩個二維碼,上邊分別寫著“上崗簽到”和“返回宿舍簽到”,志愿者們每天離開時和回來后都要進行掃碼簽到,而負責整理這些數據的工作正是由負責駐地保障工作的王艷和于宗澤等人完成的。

            王艷本來在青年宮工作,在世園會專班,她變成了“宿管阿姨”,除了負責分宿舍、收發鑰匙外,每天志愿者們上崗之后,她還要各個宿舍巡查,看看哪間宿舍“門鎖不好用了”,哪位同學“充電器忘了拔了”,哪層洗漱間“水管堵了”……時常在暴風雨來臨前,她要趕著去各個宿舍“收衣服”,收完后,她還會在樓外邊再巡查一遍,以免有衣服被吹掉在地上。“延慶風比較大,生怕孩子們的衣服搭在窗外被吹丟了。”王艷告訴北青報記者,志愿者們平時上崗服務已經夠辛苦了,他們能多分擔一些就多分擔一些。

            除了朝五晚九,為志愿者們搬運物資也是他們工作的常態。由于志愿者們在園區飲用的瓶裝水都是由駐地發放的,每過一段時間,一輛大卡車就會運來成百上千箱瓶裝水,需要世園會專班的人“齊上陣”把水從車上卸下來,搬進儲物間。無論是上了歲數的老同志還是女同志,都會“搭把手”,齊心協力完成搬運工作。

            “1小時,10人,100次加油鼓勁,1000箱水,為小伙伴們10000個點贊!全力做好志愿者的志愿者!”5月6日,世園會專班的負責人肖樹生在朋友圈這樣寫道。在這條朋友圈下邊,點贊一片,大家紛紛被這支服務志愿者的“志愿者隊伍”所感動。

            服務志愿者

            為組織志愿者活動“絞盡腦汁”

            “我們讓志愿者住進來,就是希望他們每天下崗回來都能有 ‘歸屬感’。”世園專班負責黨團活動的尹修力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這個“歸屬感”,他和宣傳教育組的小伙伴們費了不少心思。

            首先,他們依托各來源單位成立了志愿者臨時黨組織及團組織,以臨時黨小組為抓手推進志愿服務保障工作,以臨時團支部為依托開展志愿者喜聞樂見的各項活動。其次,將男生宿舍樓4層的一間房間作為志愿者之家,供志愿者們在此交流,疏解了他們平日里在園區服務的心理壓力。為了豐富志愿者的業余生活,尹修力協調在駐地操場和報告廳為志愿者們播放了愛國、科幻等主題的電影。為了展示志愿者風采,定格志愿者的青春笑臉,他又組織開展“我的志愿+影像志”照片、視頻征集活動,面向所有參與服務世園會的志愿者征集志愿活動的照片和視頻,記錄志愿者最美的笑容、最暖的舉動。

            一批志愿者走了,另一批又要來,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留下什么呢?園區每周六會舉辦一次不少于一個小時的分享交流會,舞臺就搭在操場上,讓志愿者們展示才藝、共享經驗、傳遞精神。要完成這個任務,尹修力必須組織每批次新的志愿者在短暫的閑暇之余完成簡單的排練、串好主持、協調音響等工作。截至目前,17個批次的分享交流會圓滿舉辦,上千名志愿者和100余個節目登臺展示。分享交流會得到了志愿者的高度認可,還吸引了駐地周邊的老百姓每周六定期來觀看喝彩。

            服務志愿者卻從未去過世園

            除了世園專班的志愿者,駐地還有一些其他的志愿者,他們是道路指揮員、保安員、保潔員、醫務人員、換洗人員……

            張丹就是一名來自慈銘體檢的醫護人員,上周,她在女生宿舍樓的醫務室為志愿者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志愿服務。每天她就在醫務室等待志愿者的到來,一刻也不敢離開。這一周時間里,別說去世園會參觀游覽,就是連駐地她幾乎都沒出去過幾次,生怕耽誤了志愿者們看病拿藥。

            事實上,張丹剛從學校畢業不久,也是一名“95后”,和這群志愿者的年齡相仿。有一天,一個志愿者凌晨3點敲門,說牙疼得睡不著,張丹耐心地安撫她,并為她按摩了合谷穴,緩解了疼痛。還有一次,一個志愿者因為淋雨發了燒,張丹為她貼了退熱貼,但沒有成功退燒,張丹便攙扶著這位志愿者去了附近的醫院,回來幫她拿了外賣,看著她吃了藥睡下才安心回到醫務室。

            “有的時候,就覺得他們就像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張丹告訴北青報記者,雖然在延慶住了一周都沒時間去世園會轉一轉,但每天看著這些志愿者穿著志愿服裝從她的醫務室門前走過,心里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他們把最美的微笑給了游客,我也想把最溫暖的微笑送給他們。”張丹說。

            “服務還將繼續,故事還沒有結束,愛心仍將繼續傳遞。”世園會專班負責人肖樹生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好志愿者的志愿者也是我們的初心,是我們的使命,更是我們的榮幸。專班同志們付出了很多,但大家在歷練中成長,在服務中收獲,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認真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為世園會的成功舉辦貢獻力量。”

            用心為志愿者站好每一班崗

            作為駐地保障服務的負責人,劉廷彪今年已經53歲了。但無論是志愿者走后的巡查宿舍,還是新志愿者入駐時的講解,他都事必躬親。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孩子們的事每一件都不是小事,必須在現場才踏實”。但一開始誰都不知道,他有腎結石,每次一疼起來都站不住。“輕傷不下火線”,為了不耽誤工作,劉廷彪會吃上幾粒藥,堅持把工作做完。后來大家了解到這個情況,在劉廷彪站的地方,就會多一把椅子。

            同樣,來自延慶團區委的沈倩總覺得身體右側隱隱作痛,在醫院查出是慢性闌尾炎,為了完成對志愿者的服務,她特意推遲了做手術的時間。

            王艷的孩子今年剛上初一,在最需要陪伴孩子的晚上和周末,她恰恰都在駐地度過。一周有兩天回家的時間,她還不忘記帶著表格,回家加班把數據處理好。由于孩子的父親長期出差,孩子這段時間沒人管,成績有所下降,上次開家長會時,王艷被老師單獨留了下來談話,但王艷仍然堅持“舍小家,為大家”,“他們在世園會站崗,我們就在駐地為他們站好每一班崗。”王艷告訴北青報記者,也希望孩子能以父母為榜樣,看到父母的努力,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成績。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