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家機構將開展國際化醫院試點
未來三年,北京市醫療和養老服務市場將更加開放。昨日上午,市衛生健康委和市民政局發布《醫療和養老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推出了9大領域30項開放改革措施,將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改革監管模式、優化服務環境、推出示范性項目,努力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北京市醫療和養老領域擴大開放新格局。
推進社會辦醫準入制度改革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中提出,本市將實施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措施,將審批權限下放至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探索建立“區級受理、市級審批”制度,推進網上辦理、窗口前移,推動小型國際專科醫療機構發展。制定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方案,簡化、優化、規范審批流程。
同時,探索開展診所備案制試點,研究制定診所備案制管理辦法。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陸珊表示,北京市作為全國試點城市,目前已經確立了朝陽、海淀、大興、昌平四區作為試點,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相關的流程和材料都會簡化。未來還將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將診所納入醫聯體,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支持外國醫師在本市多點執業
在推進國際化發展方面,本市將進行中外合資合作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試點,鼓勵境外申請人在北京市設立中外合資合作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施外國醫師多點執業注冊,支持外國醫師在本市多個醫療機構執業。未來外商也可以在北京開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外國投資者可到市政務服務中心咨詢辦理。
在醫療領域,本市確定了一批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重點在國際人才集中的地區和“三城一區”開展國際化醫院試點,初步確定了朝陽、海淀、大興、懷柔、昌平、順義6個試點區和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廣安門中醫醫院、北京和睦家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7家試點醫療機構,將在服務提升、商保合作、藥品進口等方面制定配套支持政策。
今年還將推進特許經營合作醫院項目建設,推進中外合資合作三級婦產醫院落地朝陽,在朝陽、海淀等區啟動新建兩家國際醫院落地項目的立項和設計。
已為1.1萬人提供上門護理服務
通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本市已經在東城區、朝陽區和石景山區探索具有北京特點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制度、服務規范以及運行機制。該服務可為適合居家護理的患者提供3大類25項居家護理服務,目前已經為1.1萬人提供上門服務。下一步,市衛健委將對三個試點區域和互聯網平臺進行評估,看是否需要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目錄進行調整,并酌情對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規范進行完善。
在養老領域,養老設施的設置將更加合理。目前,市民政局正在制定養老服務專項規劃,也就是組織編制養老服務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制定養老醫療規劃用地正負面清單指引,研究利用國企自有土地和房屋開辦養老機構的支持政策,鼓勵國有企業參與養老機構建設。此外,本市還將研究政府保障就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土地供給政策或措施,以解決就近養老設施用地的來源問題。
文/本報記者?蔣若靜
責任編輯:趙慧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