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0日訊(記者馬常艷)8月29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住房金融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認為,我國住戶部門的房貸金融風險整體可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蔡真在報告中指出,我國住戶部門的住房金融風險呈上升趨勢:住戶部門杠桿率從2008年底的17.87%快速上升至2018年底的53.20%,上升了35.33個百分點;住戶部門房貸收入比從2008年的22.54%上升到2018年的65.37%,上升了42.83個百分點。2018年,我國居民部門償債率為10.21%,住房貸款償債率為5.50%,從國際比較來看整體處于中等水平;房價收入比指標,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在世界299個主要城市中分別排在第2、第3、第4和第10位,中國大陸的房價收入比為29.09,而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中位數水平為11.63;租金資本化率指標,深圳、北京、上海和廣州在世界299個主要城市中分別排在第1、第3、第4和第5位,中國大陸的平均租金資本化率為52.18年,而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中位數水平為21.46年。
報告指出,盡管從房價收入比、租金資本化率等指標的國際比較來看,我國整體和一線城市都處于高位,可明顯觀察出泡沫,但從貸款償債率指標來看,2018年的5.5%則明顯標識著償債壓力較小。
究其原因,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一方面,在我國房貸大規模發放的年代,房價總體處于歷史低位,此后房價上漲,提高了住房的重置價格,客觀上對償債形成“保護”;另一方面,我國居民儲蓄率一直較高,擁有足夠的金融資源支撐還款。(責任編輯:單曉冰)
責任編輯:ljh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