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老套路為何還有人上當?網絡關鍵詞詐騙專盯“網絡小白”

            2019-08-29 19:33:02     來源: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 姚坤森)近日,江蘇蘇州宣判的一起網絡關鍵詞詐騙案件備受關注。此案中,不法分子以網絡關鍵詞版權保護、網絡端口域名保護等為由,誘導受害者支付服務費用,并進行了一系列的詐騙。什么是網絡關鍵詞詐騙?如何防范這類詐騙?

              在業界看來,網絡關鍵詞是繼IP地址和域名之后的第三代互聯網名稱資源,網絡用戶可通過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中文關鍵詞,來直接訪問目標網站。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網絡關鍵詞逐漸成為網絡推廣、網站排名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是搜索引擎中索引方式之一,也是網站和推廣的入口引導方式。

              網絡關鍵詞詐騙局則是通過本人擁有版權的網絡關鍵詞,謊稱有買家愿意高價購買其手中網絡關鍵詞,引誘其上當;再通過冒充中介公司,以幫助客戶轉讓網絡資源為名,以需要注冊版權、端口申訴等理由騙取被害人財物。

            老套路為何還有人上當?網絡關鍵詞詐騙專盯“網絡小白”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主要利用了一些人不懂互聯網知識及其投機心態層層設局,通過角色分工詐騙錢財。其實,這是一個老套的騙局。”網絡安全專家、無糖信息CEO張瑞冬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說,這些與搶注域名一夜暴富、撿漏古董價值連城等套路差不多,可能會根據載體不同,稍微變換相關流程和名目;共同點是受害者總覺得時來運轉要發財,往往在被騙后都沒意識到這是騙局。

              張瑞冬還提醒,這類騙局的受害者分布很不穩定,交易(受騙)過程也往往線上、線下配合。比如,域名騙局里不法分子往往以召開各種看上去高大上的會議為由,邀請傳統行業里的企業家參會,利用他們一般年齡較大、對互聯網不熟悉,但又想發展網上業務的心態,對其進行詐騙。

              另外,張瑞冬還提到,“牛黃”、“古董”之類的詐騙,多是不法分子先在搜索引擎上做了SEO(搜索引擎優化),再加入發財案例、留下聯系方式,如同釣魚一樣等著受害者上鉤。

              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吳沈括也表示,這類詐騙的犯罪模式與前些年的重金求子、網購刷單類似。犯罪分子往往虛構出一個虛假的、巨大的利益來吸引或脅迫被害人;同時,不斷要求被害人提供一些各種名目的律師費、公證費、“擺平費”等,以及本案中的關鍵詞注冊費、版權保全費等。

              對于此案中涉及的“網絡關鍵詞版權保護”,吳沈括表示,這實際上是比較荒謬的。版權也叫著作權,而互聯網關鍵詞不屬于著作物(作品),自然沒有版權的說法。“網絡端口域名保護同樣如此,并不享有原始意義上的版權保護。我們應當避免遭受以此為借口的各種訛詐”。

              “由于受害者和不法分子的分布沒什么規律,整個流程更偏向于傳統詐騙。目前,從技術上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需要加大宣傳讓大家提高警惕。”張瑞冬說。對此,吳沈括也提醒,公眾需要戒除貪小便宜心理、提高必要的法律意識,準確判斷特定情形下的利益得失,以防上當受騙。

            [ 責編:李政葳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