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記者馬文靜)中信銀行27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信銀行實現歸屬本行股東的凈利潤283.07億元,同比增長10.05%;實現營業收入931.5億元,同比增長14.93%。
“這是中信銀行凈利潤增速五年來首次超過兩位數。”在28日舉行的中信銀行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表示,上半年中信銀行加大了對公司業務的重塑,加快零售業務數字化轉型。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凈息差為1.96%,同比上升0.07個百分點;凈利差為1.87%,同比上升0.07個百分點;零售營收占比36.23%,提升1.52個百分點。
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談及LPR改革對盈利的影響,方合英表示,從貸款端單邊變動角度看,改革對中信銀行影響是有限的。從中信銀行貸款定價缺口來看,若MLF下調20個基點,加上第一次LPR定價的解釋中調整5個基點,一共調整25個基點的話,那么今年或影響中信銀行盈利收入約1.7億元,明年或影響18.6億元的收入。“整體看,(LPR改革)對利差盈利的影響是在可接受范圍內。”方合英說。
方合英認為,未來影響銀行盈利水平的主要是兩大因素,一是存款端成本問題,二是資產荒問題。“資產荒的問題應重點關注。”他指出,資產荒的問題去年已經開始出現,銀行以往貸款增長的“老四樣”――平臺、國企、制造業、房地產都發生了一定變化。隨著房地產調控趨勢變化,現今銀行貸款增長的主力――按揭貸款的增量速度也可能有所減緩。?
方合英指出,LPR的實施引導信貸利率傳導,必然將降低實體經濟貸款實際利率,但這對銀行的影響并不會特別大。“即使價格低一點,但是中信銀行發展優質客戶的方向不會變,因為從長期來看,這類客戶的信用風險的成本會比較低。”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生息資產收益率為4.33%,同比上升0.06個百分點,付息負債成本率為2.46%,同比下降0.01個百分點;吸收存款總額(不含應計利息)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64%。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