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國杰出律所訪談四十周年紀念版》編寫交流會:共話律師制度恢復重建40年

            2019-08-27 15:12:06     來源:央廣網

              

            《中國杰出律所訪談四十周年紀念版》編寫交流會舉行。(央廣網記者 高藝寧 攝)

              央廣網北京8月27日消息(記者 高藝寧 孫瑩)1979年-2019年,中國律師制度恢復四十周年。在這四十年中不斷探索與嘗試,中國律師事務所主動尋找參與并賦能這個時代發展的角色,親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變遷過程。

              26日下午,《中國杰出律所訪談四十周年紀念版》編寫交流會在北京大學法學院舉辦。會上,與會法律專家和律所代表就該叢書的編寫及出版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會上,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曉雷發表題為“法商人才發展的價值、趨勢與模式”的主題演講。“法者,治之端也;商之大者,為國為民;法商共融,知行致遠。”楊曉雷表示,早在2017年,北大法學院啟動了關于法商人才的培養項目,旨在凝聚智識資源與實務經驗,打破理論與實務的壁壘,著力打造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高端法商人才成長平臺,培養服務中國和人類未來的法商領袖。

              智合副總裁何佳偉發表題為“中國律所的國際化之路――反思與展望”的主題演講。他從何為國際化、中國律所為何國際化、如何國際化以及目前國際化戰略的反思與展望四個維度,分享中國律所在涉外法律服務領域布局的模式與經驗。

              百度公司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梁志祥分享了從互聯網視角對法律行業的觀察。在梁志祥看來,過去15年互聯網帶來了中國社會經濟和法律行業的這個顛覆式的變化,律師事務所和法律人員應該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爭取搭上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時代高速列車,進而引領變化。

              梁志祥說,展望未來,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整個社會經濟和法律行業的變化的大幕才剛剛拉開,未來還會有更深刻更多的跨行業的變化,所以現有的律師事務所的管理模式,發展模式,營銷模式還會不斷迭代升級。因此,法律人需要不斷創新變革,需要更加深刻理解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各行各業的變化,進而適應、擁抱、引領這種變化。

              《中國杰出律所訪談四十周年紀念版》編寫交流會舉行。

              中國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公田從中國律師定位及律師執業機構設置的變遷,談到中央對律師行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他指出,40年的律師行業發展史,是全體中國律師共同見證、書寫和記錄的。希望大家在感受律師群體重要性日益增強的同時,也要能看到當前面臨的問題,呼吁律所之間要相互借鑒與學習,取長補短。

              在以“激蕩四十年――回眸中國律所的歷史瞬間”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與會律師事務所代表追憶創所歷程,分享行業故事。以“擊浪三千里――遙望中國律所的基業長青”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中,與會律所代表還探討了時代為行業和律所帶來的機遇。

              記者了解到,八十年代是現代中國律所的歷史開端,九十年代是中國律所真正走向市場化的起點,服務中國企業的境內外上市讓中國律所取得了高速發展。隨后,依靠差異化布局和平臺化優勢,中國律師事務所繼續高歌猛進。近五年,法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顛覆,開啟了中國律所的信息化建設。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