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人工智能發展需“立規矩”(創新談)

            2019-08-26 09:1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人工智能處于飛躍發展的緊要關頭,校準發展方向更顯緊迫和重要。善治才能有“善智”,我們不但要在技術和應用方面敢于領先,也要在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方面率先探索

                ?

              前不久,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明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動指南,既回應社會上對人工智能的種種擔憂,又為這一方興未艾的技術保留了足夠的創新空間。這意味著,正在快車道上飛奔的中國人工智能多了一部“交通法規”。

              近幾年,人工智能突破學界、業界的小圈子,“飛入尋常百姓家”。無人駕駛、智能機器人、刷臉支付……人工智能在交通、零售、安防、醫療、金融等行業多點開花,真真切切地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許多高校紛紛設立人工智能專業,資本大量涌入人工智能領域,互聯網企業爭搶人工智能人才……伴隨著整個社會的熱切期待,人工智能迎來發展“黃金期”。

              在釋放巨大應用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同時,人工智能的推廣使用也產生了一些“副作用”。個人隱私信息被非法采集、無人駕駛汽車失控、利用大數據實施精準詐騙等,已開始露出苗頭;“人工智能可能拉大數字鴻溝、取代工作崗位”的猜測,也引發了一些擔憂。

              人工智能概念誕生的60多年來,“人工智能會否威脅人類生存”的爭論從未停歇。作為一項影響深遠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不可小覷。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進入實用的新階段,鼓勵創新和規范應用必須雙管齊下。人工智能一旦偏離“車道”,可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對于人工智能,不可心存“先發展、后治理”的僥幸心理,直到問題出現或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再“亡羊補牢”,可能會沉疴難消。人工智能治理機制的建立本來就落后于技術發展的步伐,只有及早對已出現或潛在的公共安全、道德倫理等問題進行協調、處理、監管,才能使人工智能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就是專家們針對這些焦點問題開出的“藥方”。我國已是人工智能發展大國,盡早立下“包容共享、敏捷治理”等規矩,將為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縱觀人類科技發展史,每一項新技術的出現,總會有人歡喜有人憂。在人工智能處于飛躍發展的緊要關頭,校準發展方向更顯緊迫和重要。善治才能有“善智”,我們不但要在技術和應用方面敢于領先,也要在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方面率先探索,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全人類。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26日 19 版)

            (責編:袁勃、呂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