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治理外籍保姆市場是“堵”還是“疏”
漫畫/曹一
馬建紅(法學博士)
近日,央視財經的《經濟半小時》欄目,對一些地方外籍保姆市場中所存在的亂象進行了報道。一些家政服務中心,為了謀取高額中介費,將非法滯留在我國的外籍保姆介紹給有需求的家庭,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擔保和監管措施,一些雇主花費數萬元后,不僅沒請來“保姆”、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反而“引賊入室”,終致人財兩空,給雇主及家人造成了損失。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在家政服務行業,高端保姆或者會外語的家政人員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因此催生了不少外籍保姆市場的“黑中介”。在網絡上,有不少提供家政服務的中介廣告,他們主要向雇主推薦來自境外人員從事家政服務。記者在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的暗訪中,很輕易就聯系上了從事外籍保姆業務的中介公司。這些公司有的規模比較大,看上去比較正規,有的則較小,甚至就是一個人單干,無論大小,他們都聲稱自己能承辦外籍保姆的家政服務中介,手頭上可供雇主挑選的人員,大多來自菲律賓或馬來西亞。這些中介公司一般都很警惕,見面地點大多在一些臨時租賃的場所,甚至就在路邊的小飯館里。他們毫不諱言這么做的理由,因為他們所介紹的外籍保姆,并沒有取得國家有關部門發放的正規合法簽證,說白了就是外籍黑工,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聘用未取得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居留證件的外國人,而只有取得“外國人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件,方可在中國境內就業。
既然知道違法,這些公司卻依然鋌而走險地從事這項“業務”,其原因就在于背后的利潤著實誘人。據調查,外籍保姆的家政服務費用,根據地區消費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平均價格大致在每月6000元至10000元不等,而中介費有的一次性繳納20%至25%,有的按月收取提成,介紹成功后公司能有3萬到5萬元的“收入”,利潤相當可觀。對于雇主來說,則需要冒很大的經濟甚至法律方面的風險,因為這些中介公司深知他們找的外籍保姆都是不合法的,當然也就不會給雇主留下任何文字性的協議或合同,即便應雇主強烈要求簽的合同,也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因為我國目前并沒有開放國內外籍保姆市場,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境內目前不可能存在合法身份的外籍保姆,所有提供該項服務的中介、家政公司,都是非法的。
在現實生活中,雇主與花重金請來的外籍保姆之間的糾紛時有發生,有些還演化成了詐騙案件。更讓這些雇主絕望的是,當糾紛產生時并沒有什么司法途徑,因為對于這種雇傭沒有就業證件的外國人工作,并由此在我國產生的勞動糾紛,最高法早就出臺過相關的司法解釋,對于此類糾紛,法院不予支持。
該話題之所以引起筆者的注意,是因為前不久剛剛讀了日本著名企業管理咨詢師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喪失大志時代新國富論》。作者對日本當下面臨的少子化、老齡化的發展趨勢深感不安,因為一個欲望普遍低迷的社會,必將喪失其未來性。根據作者的分析,日本的總人口在不斷減少,而高齡者卻在增加,隨著高齡者的增加,護理老人也將成為日本人面臨的一個難題。而在養老方面,日本人大多抱有“可能的話,希望子女護理自己”的想法,因此,為了護理雙親而不得不辭去工作的情況在逐年增加,由此也造成了一些家庭收入減少、生活陷入困頓、子女身心疲憊以致家庭面臨破碎的危機。作者斷言,若僅用稀缺的年輕日本人照看老人這種方法,使國家喪失活力則是毋庸置疑的。
對此,大前研一的建議是建立適合的移民體系,尤其要優先吸引醫師、護士、護理士等擁有“士”的資格者移民日本。如果能引進這些普通勞動者,像菲律賓、印尼、越南的護理士、護士、廚師、保姆、家政婦等,來充實日本的家政護理等市場,則是解決日本少子化、老齡化問題的不錯選擇。
大前研一的建議雖是為日本提出的,卻也為我們解決上文提及的外籍保姆市場亂象問題,打開了一個思路。我國目前的養老問題也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因為計劃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獨生子女一代人,正在步入養老和被養老的年齡段,而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及專業護理人才的匱乏,使家庭養老仍將是國人較長時間內的首選。如果我們對現行政策加以調整,使“菲傭”等專業保姆在國內的居留合法化,則既可使外籍保姆由“地下”轉入地上,中介公司也可將外籍保姆的推介作為其正常的業務,雇主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風險,一旦產生糾紛時,還會有相應的司法救濟。事實上,社會上許多問題的處理宜“疏”而不宜“堵”,如果我們換個思路或許會柳暗花明,最終實現多方的共贏。
責任編輯:張國帥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