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18年,全世界產生了大約5000萬噸電子垃圾,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至1.2億噸。如果這些垃圾混入到普通垃圾中被填埋,對水質、土壤、動植物和人體的危害,將持續上百年。
根據馬來西亞創業者Mo的介紹,電子垃圾可以定義為一切需要充電或帶電池使用的廢棄物,小到家里的電器,大到工業用的通信塔。而每年這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中,有約一半來自消費品,比如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機等。
一方面,這些廢棄的電子產品,如果不妥善處理,會對環境造成長時間、難以挽回的污染;另一方面,這些廢棄物里也蘊含了大量“寶藏”。大部分電子消費品都含有稀有金屬,在拆解提取之后,可以變廢為寶,再次用于生產制造中。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由于富含稀有金屬,全世界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價值約合625億美元(4410億人民幣),一噸重的手機里含有的黃金量是同等重量的礦石里的100倍。與此同時,從電子垃圾里回收稀有金屬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僅僅是新開采的一小部分。
今年35歲的Mo來自埃及,18歲時去芬蘭求學創業,并獲得了芬蘭總統頒發的國際貢獻獎。去年開始,他與妻子Nahed把目光聚焦到了電子垃圾回收的問題上。盡管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已是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電子垃圾的危害和其中蘊含的價值,仍然較少獲得重視。
夫婦二人去年移居馬來西亞,成立了ERTH,旨在解決電子垃圾回收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經過他們的調研,盡管馬來西亞有不少專門從事電子垃圾拆解分類的工廠,但只處理大批量的廢棄物,親自去普通消費者那里收取零星廢棄產品的物流成本非常高。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即便有心參與回收,也很難在社區和城市里找到正規的回收渠道。
ERTH就像一個“順風車”平臺,邀請司機以兼職的身份加盟,在運送貨物或乘客的路途中,順便通過ERTH網站或App收到的訂單,就近提供上門回收服務。司機只需每周將電子垃圾送到ERTH的倉庫里,在參與環保的同時,賺取額外收入。待回收到的電子垃圾累計到一定量時,ERTH再將其送到專門的工廠進行處理。參與回收的顧客,也會得到一筆現金獎勵。
在這個過程中,顧客、司機、ERTH本身以及回收工廠,都能獲得收益,并同時保護了環境。
這個看似完美的模式,在一開始的時候卻舉步維艱。主要原因在于,大眾沒有意識到電子垃圾回收的重要性。Mo和Nahed曾經每天去商場和各個社區里碰運氣,向街上的陌生人進行游說,或是花重金租借場地舉辦活動,但收效甚微。
在最迷茫的時候,他們報名參加了支付寶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世界銀行旗下國際金融公司(IFC)共同舉辦的“東南亞公益創新挑戰賽”,并在今年四月,作為馬來西亞賽區的優勝團隊之一參加了在新加坡的總決賽。
在挑戰賽中,Mo聽說了一款叫做“支付寶螞蟻森林”的產品。這個平臺,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吸引了五億用戶參與,他們通過日常生活里的低碳行為獲取“綠色能量”,而這些虛擬的能量最終變成了一億棵真樹,種在中國的荒漠化地區。
“我非常興奮。這讓我相信ERTH的方向是對的,是可以把規模做大的。”Mo說。
從去年一月創辦,到今年四月挑戰賽總決賽結束這一年多的時間,ERTH一共回收到了15噸電子垃圾。而在這之后的三個月間,ERTH又回收了35噸。
“參加比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特別是加強環保教育的必要性。我們開始去學校組織活動,一旦孩子們意識到了電子垃圾回收的必要性,他們會帶著這種信念長大,并傳遞給他們的家人和社區,”Mo說。
作為支付寶持續賦能的一部分,Mo將在八月底來到中國,參加螞蟻金服和IFC共同舉辦的10X1000科技普惠計劃培訓班,繼續與來自東南亞的其他學員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用科技解決實際問題。
“過去20年來,一直縈繞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是:科技真的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嗎?技術進步和電商的發展大大促進了消費,與此同時,回收的問題還沒有獲得足夠重視。”
”下一個十年,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讓回收的速度趕上消費的速度,否則地球的資源將無以為繼,”Mo說。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