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房主體結構封頂 年底全線開通

            2019-08-23 14:02:57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八達嶺長城站房主體結構今日正式封頂 京張高鐵年底全線開通

              8月23日上午11點28分,伴隨著最后一罐混凝土的澆筑完成,國內埋深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站——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主體結構正式封頂。至此,京張高鐵全線站房主體結構建設全部完成,施工由主體結構建設階段全面轉向裝飾裝修、機電安裝和信息工程施工階段。9月初京張高鐵聯調聯試,年底全線貫通,北京至張家口運行時間縮短至1小時以內。

              入地深度達到102米 站臺至地面站房提升高度約62米

              京張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中京蘭通道東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位于北京延慶八達嶺長城景區內,毗鄰八達嶺長城,距離北京北站70公里,總建筑面積49500平方米,分成地面站房和地下站兩部分,其中地面站房9000平方米,地下站40500平方米。地面站房設計“尊重自然、形隱于山”,站房左側為出站大廳,與進出站通道相連;右側為進站大廳,進站后通過扶梯下到-9米地下候車大廳。地面站房通過斜向進出站隧道與地下站連通,站臺至地面站房全程提升高度約62米。地下站位于景區山體下方102米處,是目前國內埋深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站;車站層次多、洞室數量大、洞型復雜、交叉節點密集,也是目前國內最復雜的暗挖洞群車站。

              全線站房主體結構完工 進入裝修

              據了解,八達嶺長城站主體結構封頂后,京張高鐵全線站房都已完成主體結構,進入裝飾裝修、機電安裝、信息客服等工程施工階段。

              據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房項目總工程師胡維介紹,八達嶺長城站室內設計中突破以往站房常用裝修效果,采用冷色調硅酸鈣板吊頂和清水柱體,暖色調人工刻槽黃金麻石材墻面和啞光地面,帶給旅客溫馨的候車體驗。同時,在寬敞的進站候車廳墻體中將設置主題為《印記》的石材手工藝術浮雕,雕刻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穿過崇山峻嶺和萬里長城的畫面,賦予站房獨特的藝術氣質。深入地下百米的兩個站臺上還將分別設計新老京張高鐵建設故事的浮雕。

              由于八達嶺長城站站臺至地面站房全程提升高度約62米,旅客抵達后需要分兩段出站,先從站臺乘坐電梯提升20米到達出站通道,再通過3部長80余米,提升高度42米的大扶梯到達站房進行出站。車站還設有供殘疾人出行的轎廂式斜行直梯。

              主體結構封頂后不僅給上述裝飾裝修和藝術創作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更為年底全線開通運營打下堅實基礎。

              9月初京張高鐵聯調聯試

              與此同時,為確保9月初京張高鐵聯調聯試按期進行,北京鐵路局所屬北京工務段抽調精干力量投入到軌道精調工作中,對高鐵線路軌距、水平、高低、方向等指標進行綜合調整,精細調整軌道幾何狀態,使線路達到最佳狀態。預計8月底前完成八達嶺長城站全部線路的精調工作,屆時,昌平站至懷來站(不含懷來站)間的全部無砟軌道完成精調,進而進入聯調聯試準備階段。

              京張高鐵建設時間表:

              2016年3月,京張高鐵開工建設。

              2018年9月13日,京張高鐵北京段首條隧道——南口隧道貫通。

              2018年11月1日,京張高鐵河北懷來段鋪下京張高鐵全線第一節軌排。

              2018年10月17日,京張高鐵清河站最后一組鋼梁吊裝到位,標志著京張高鐵建筑面積最大的新建車站——清河站主體結構正式封頂。

              2019年6月12日,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進口鋪下京張高鐵全線最后一根鋼軌。

              2019年8月23日,國內首座深埋復雜洞室群內地下高速鐵路車站——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主體結構封頂。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薇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郝羿

            責任編輯:趙慧芳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