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武玥彤 肖春芳)隨著全球極端氣候和重大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以及減肥、減藥這一大形勢在全國小麥產區的推廣和實施,小麥育種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如何在“雙減”和復雜氣候形勢下,保持小麥的穩產和高產,成為小麥育種專家急需解決的難題。
8月17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組織數家中央媒體記者開展的“小麥育種專家與媒體對話活動”之“抗逆穩產小麥新品種百農207選育及應用”成果推介暨新聞發布會,在河南省新鄉市舉行。河南科技學院小麥遺傳改良研究中心負責人、百農207培育人歐行奇介紹了百農207的品種特性、推廣情況及在小麥育種方面的持續創新情況。
《抗逆穩產小麥新品種百農207選育及應用》成果推介暨新聞發布會 周燁/攝
百農207為半冬性中晚熟小麥新品種,于2014年通過國家審定并開始在河南及黃淮南片小麥主產區進行大面積推廣。五年時間里,先后經歷了冬季低溫、春季倒春寒、夏季干熱風、赤霉病、銹病、白粉病等不良氣候及病害的考驗,以抗病抗逆、廣適穩產、適宜種植區域廣等優秀品質,成為河南省第一大小麥品種和黃淮南片麥區主導品種。
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百農207在河南省播種統計面積已躍升為第一位,也是唯一超千萬畝的小麥品種,在黃淮南片主產區的實際種植面積達50%以上,一年經濟效益達50多億元。
“面對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增多,自然災害多發重發,百農207經受住了不同自然災害的考驗,表現出較強的抗災避害能力,保障了小麥豐產豐收。”原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郭天財評價道。
為什么百農207可以成為河南第一麥?為什么老百姓愿意推廣百農207?郭天財認為,“百農207‘好種’、‘好管’、‘好吃’、‘好看’,用老百姓的話來說是‘皮實’。”
原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郭天財教授 周燁/攝
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小麥專業委員會主任、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周繼澤研究員談到,“從2016年穗發芽,2017年干熱風,到2018年倒春寒,2019年高溫天氣,百農207均經受住了考驗,得到了農民、種子經銷商、種子管理部門的認可。”他介紹說,百農207引領了河南省第11次小麥品種的更新換代。“希望有更多的新品種、大品種、好品種出現,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小麥專業委員會主任、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周繼澤研究員 周燁/攝
新鄉市種子管理站站長李璐研究員表示,百農207長相清秀、抗逆廣適、穗大籽飽、品優價高,成為政府放心、企業認可、農民歡迎的小麥品種,并以高產、優質的特質成為又一個劃時代的小麥品種,為中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新鄉市種子管理站站長李璐研究員 周燁/攝
來自河南省新鄉縣翟坡鎮楊任旺村村民楊玉平說,“今年家里種植了27畝百農207,它稈壯穗粗,同樣是施一次肥,打一次藥,百農207的畝產可以達到1400斤左右,即使是倒伏了依然不減產。”
百農207種植大戶楊玉平 周燁/攝
歐行奇表示,百農207“豐年大增產、災年少減產”,種植過程中,減藥減肥、節水耐旱,農民少投入、多產出,實現了“高產穩產”、“節本增效”,預期推廣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大。
河南科技學院百農207育種人歐行奇 周燁/攝
“河南科技學院小麥遺傳改良研究中心已建成規模較大的常規小麥育種平臺,目前又育成百農307、百農607等矮稈多抗高產新品種,將使小麥的產量水平再上新高度”,歐行奇說。
[ 責編:蔡琳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