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步伐正在加快。8月8日,農業銀行全資設立的農銀理財宣布開業并發布新產品,至此,中、農、工、建、交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悉數開業。此外,還有28家銀行公告成立理財子公司。
銀行理財子公司由商業銀行母行獨立而來。在基本定位上,銀行理財子公司系獨立開展理財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新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也可以將理財業務整合到已開展資管業務的其他附屬機構。這一屬性,使得與傳統銀行理財相比,銀行理財子公司具有更多優勢。
眼下,在收益率走低的情況下,為了招攬生意,有些銀行網點向客戶推銷收益較高,但并非本行渠道的理財產品,這是極具風險的行為,也不利于讓消費者適應凈值化理財轉型。為此,一些銀行也在想方設法杜絕這些現象的發生,而加快理財子公司的設立正是銀行理財步入正軌的一條重要路徑。
理財子公司在法律上權責清晰,在市場化環境下,子公司理財業務整體的投資能力、渠道投放能力以及相關激勵機制都將優于傳統的資產管理部門制。并且,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同時,防范經營風險向母行傳染,有利于隔斷風險傳遞,打破剛性兌付。而打破這種剛兌,對商業銀行來講,既能實現風險隔離,也能實現相應產品競爭力的提升。
同時,理財子公司的設立還可使銀行理財業務獲得線上線下更廣的宣傳銷售渠道、更多的投資產品選擇以及更低的投資準入門檻三大新優勢,這將不僅拓寬了銀行的投資范圍、提升了資金的募集能力,還有助于銀行憑借更強的理財產品供給能力和更豐富的產品體系增強對客戶的粘性,在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機會。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理財子公司擁有政策紅利,但理財子公司并不是“超級牌照”更不是“萬能牌照”。作為新興的金融機構,理財子公司的資管屬性要求其必須要按照資管行業規范和規律辦事,其未來發展之路仍有諸多問題待解。
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后,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產品凈值化過程當中客戶的接受度。這就要求理財子公司不斷提升投研風控能力、銷售能力,圍繞客戶需求,盡可能地針對民眾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發展多層次產品體系,滿足現金管理、投資、養老、工具等不同需要,并輔以優質的銷售和服務,去吸引更廣泛、更有價值的投資者。
同時應看到,理財子公司成為獨立法人以后,可能會面臨來自母行的流動性支持減少、流動性錯配能力受限的情況。從國際經驗看,國外成熟理財子公司與銀行集團在戰略和業務上的協同度都非常高,一方面母行在客戶資源、銷售渠道、風控管理等方面為資產管理提供充分支持;另一方面理財子公司直接貢獻利潤,并在維系客戶關系、增強客戶粘性上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二者相互補充、相互帶動,發揮了疊加優勢。
未來,理財子公司應重視與母行之間的戰略協同度和業務緊密度,進一步理順與集團渠道銷售、產品布局、風險管控、區域理財的關系,同時更要充分發揮自身獨立法人的優勢,突破傳統銀行理財局限,更充分地參與市場競爭,為集團客戶提供更豐富的投資選擇和資管服務,并積極向其他金融機構或第三方銷售渠道提供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升母行綜合競爭力。
(責任編輯:DF05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