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給產能找出路 神龍汽車進入長達三年的深度調整期

            2019-08-21 02:30:59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給產能找出路

              已經淡出主流視野多時的神龍汽車,近日因外媒踢爆“賣廠裁員”的消息而頻頻“上頭條”,將其沉睡的關注度全面喚醒。作為中國最早的合資整車廠,神龍今天的境遇讓人扼腕,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已經內部將今年定調為“生存之年”的神龍汽車,能否在逆勢之下自救成功?

              2010年前后,汽車行業掀起持續多年的轟轟烈烈的擴產潮,伴隨著汽車產銷量連年上漲,各大生產基地也陸續在全國遍地開花。據統計,全國汽車產能已超6000萬輛,但是我國目前汽車年產銷量在3000萬輛之內,這就意味著大量產能處于閑置。

              北青報調查發現,神龍面臨的危機并不是個案,多家車企已經在著手處置富余產能。巧妙如北汽,將紳寶的富余產能轉賣給需要擴產的北京奔馳,雙方均受益。較為普遍的情況是,這些年興起的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合作,消化其閑置產能。更有甚者,華人運通以租借方式,登堂入室進駐東風悅達起亞第一工廠,與曾經的韓國龍頭品牌分庭抗禮,叫人唏噓處于變革期的中國汽車行業新老交替不留情面。

              回到神龍,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風波,還是因為將“廠”與“人”的問題擺到了臺面,將“活下來”的危機說了出來。隨著神龍公開將整車廠從四個減至三個,意味著曾經的“暗虧”變成了“明虧”,管理層有勇氣捅破這層窗戶紙,恰恰說明神龍的復興計劃并不是紙上談兵。

              明后兩年,神龍還將進一步處置閑置資產、提高人員效率,也就是說,神龍進入了長達三年的深度調整期。目標是能夠輕裝上陣,在盈虧平衡點降至15萬輛之下后,迎來2022年-2025年的復興之年,通過更密集的投放新產品,將銷量恢復至30萬-40萬輛級別,進而帶動全價值鏈回歸健康發展的軌道。

              這個目標聽起來并不宏偉,但是務實。相比還在回避產能問題的車企來說,神龍已經勇敢地走上了自救之路,擺在它面前的機會,顯然比后來者更多。

              文/本報記者??孫宇

            責任編輯:覃肄靈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