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央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后,8月20日,首次LPR報價亮相:1年期LPR為4.25%,5年期以上LPR為4.85%。此前,一年期LPR長期處于4.31%的水平。
8月17日,央行發布公告稱,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根據央行公告,新的LPR改為按照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由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加點形成,報價品種在原有的1年期一個期限品種基礎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種,報價行由10家擴大到18家。
“修水渠”釋放實體經濟信貸成本下行信號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20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這次推出新的LPR形成機制,旨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由各報價行按市場化原則報價,并由銀行參考LPR自主加點定價,有利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促進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縮小國家調控政策與實體經濟感受之間的落差。
央行相關負責人此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前期市場利率整體下行幅度較大,LPR形成機制完善后,將對市場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并且新的LPR市場化程度更高,銀行難以再協同設定貸款利率的隱性下限,打破隱性下限可促使貸款利率下行。
“與原有LPR相比,新LPR小幅下調6個基點,幅度雖然有限,但已釋放實體經濟信貸成本下行信號,且未來LPR還有一定下調空間。”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接下來商業銀行在新發放貸款過程中,將以新LPR為定價基準,根據不同客戶的風險水平,確定貸款利率,這也意味著未來整體貸款利率水平下調幅度有望加快,預計這一趨勢將在三季度一般貸款平均利率數據中有所體現。
不過,劉國強表示,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效果,但不能替代貨幣政策,也不能替代其他政策。他舉例稱,利率市場化改革就像“修水渠”,目的是讓水流更加暢通,讓水更有效率、更精準地流到田間地頭,但水的大小還是要看閘門。下階段,央行將會同有關部門綜合采取多種措施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堅持“房住不炒” 房貸利率不下降
在原有的1年期一個期限品種基礎上,新的LPR報價機制增加了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種,為銀行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等長期貸款的利率定價提供參考。新LPR下,房貸利率也會下降嗎?
劉國強表示,利率市場化重點是要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對于房地產市場,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確保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效實施,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基本穩定。
“這次‘利率并軌’改革,房貸的利率由基準利率變為參考LPR,參考的基準變了,但利率水平不能下降。”劉國強強調。對于具體的操作細節,他透露,近日央行將發布關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的公告,相關細節目前尚在調研之中。
銀行息差短期內或下降 長期是利好
新的LPR形成機制下,業內普遍預計,貸款利率下降將導致銀行存貸款息差收窄,影響銀行利潤。
“短期內貸款利率下降也可能會對銀行的息差、盈利有一定的影響。”劉國強表示,改革的關鍵詞是市場化,市場化的含義在于提高銀行自主定價能力。銀行的貸款自主定價能力提升,有利于銀行長期可持續發展和穩健經營。與此同時,銀行的發展依托于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發展向好,將推動銀行資產質量改善,兩者將形成良性循環,長期來看對銀行是利好。
對于存款基準利率,劉國強表示,存款基準利率將繼續保留,且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保留,央行將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對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穩住銀行負債端的成本,為銀行可持續發展營造有利的條件。
國盛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婷婷認為,推行新LPR機制后,實行新老劃斷,僅對新投放的貸款、到期重定價的貸款有影響,存量的貸款合同保持不變,這對銀行凈息差的影響較降息緩慢很多。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為提升銀行推動貸款實際利率下降的積極性,下一步央行或適當調低MLF等公開市場利率,降低銀行的負債端成本。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