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8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鑄造產業集群年會暨第三屆中國鑄造硅砂產業發展論壇上,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集中簽約了5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阜新泉燕瑪鋼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吉恩懷說,決定將企業搬遷至彰武經濟開發區,主要是看好彰武豐富的硅砂資源和良好的的營商環境和產業配套。落戶彰武后,僅硅砂使用成本一項,公司每年就可節省750萬元。
彰武縣委書記劉江義說,彰武經歷60余年的艱辛探索,從防沙、治沙到用沙,走出了一條轉劣為優、變害為寶、獨具彰武特色的沙產業發展之路。
彰武縣是全國天然硅砂主產地,擁有遼寧唯一的天然風積沙礦脈,硅砂資源儲量豐富,品質卓越。早在1957年,彰武就邁出用沙的第一步,阿爾鄉建設了彰武縣第一家國有硅砂企業。上世紀90年代,彰武縣已經有5家國有、鎮辦硅砂企業,開始生產水洗砂,產品銷往北京、山東等地。2007年,彰武縣硅砂行業協會成立,隨后提出硅砂產業發展概念,并編制《彰武縣硅砂產業發展規劃》。2016年,在北京國際鑄造博覽會上,彰武縣被授予“中國鑄造用砂產業基地”稱號 。
2017年、2018年,彰武縣連續舉辦了兩屆中國鑄造硅砂產業發展論壇,借此契機構建了以承接和發展硅砂深加工、裝備制造及配套和高端建材產業為主導的硅砂產業發展格局,為彰武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裝上了新引擎。2017年以來,彰武經濟開發區累計入駐71個項目。2018年,實現產值6.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億元,稅收4300萬元。
彰武利用自身優勢,不斷壯大硅砂鑄造產業,研發出了國內領先的舊砂再生技術、砂芯3D打印技術,開發出寶珠砂、航天精工鑄造用砂等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全國性硅砂產業論壇的成功舉辦,加強了彰武與外界的聯系,讓彰武硅砂產業大發展有了足夠的底氣與科研儲備。目前,國內硅砂行業10強企業中,已有7戶落戶彰武,彰武鑄造用砂基地在全國基地中位居前三名。
彰武硅砂的有序開采,既創造了經濟效益,又是防沙、治沙的創新途徑。規范遮蔽開采后可形成人工湖,既能促進旅游業和特色農業發展,又可以改善半干旱地區居住環境。彰武沙產業規范、有序的發展,對彰武縣域經濟的發展將起到支撐作用,有利于形成遼寧省唯一的特色沙產業基地和創新式防沙、治沙、用沙的綜合項目示范區。
產業集聚對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及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很強的促進作用,而延伸與完善產業鏈是實現產業集聚的關鍵。在產業延伸上,彰武縣充分開發沙工業、沙農業、沙醫療保健業和沙旅游業四大領域,明確沙產業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以沙為媒,全力打造防、治、用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典范。
彰武縣縣長楊敬忠說:“下一步,我們要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搞好協調服務,加大對落戶企業的支持力度,在保障落地企業配套服務上下功夫,推進硅砂深加工、鑄造及裝備制造和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的全面、健康、有序發展,為實現加速趕超,富民升位的目標努力,為阜新轉型振興貢獻力量。今天的彰武又一次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不忘初心,踏上新征程,我們將堅定走出一條綠色、開放、協調的沙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DF50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