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上能買到境外處方藥、煙草、農藥 回應:監管難度大
來源:中國之聲
據中國之聲報道,說到處方藥,大家并不陌生。去藥店買藥,店員往往會問是否有處方,如果沒有,按規定是不能直接買的。因為這種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或者對人體存在其他潛在的影響,所以我國對處方藥的生產、流通、銷售等全環節,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在有的國家,藥店還能從聯網電腦上查到全國所有醫生的登記資料,如果遇到不確定處方是否為某名醫生開出,藥店工作人員可以直接致電醫生。
不過,現如今,想買藥,多了一個去處——上網買。別的藥在網上買挺好,方便省事兒,但如果處方藥也上了網,風險就來了。中國之聲記者調查發現,在阿里巴巴旗下的二手商品閑置流轉網絡平臺閑魚上,處方藥就在隨意售賣,其中有的還是境外的處方藥。不僅如此,煙草、農藥等特殊商品也可以輕易買到。那么,這些商品是如何逃過監管的呢?
閑魚賣家稱可大量長期提供國外處方藥,還可以提供假發票
在閑魚平臺上,輸入“中藥”“西藥”,甚至“口服”等關鍵詞,都會顯示“無法搜索閑魚違規信息”,但如果換上具體的藥品名稱,結果就全然不同。一家閑魚店鋪打出了“氨柔比星全網最低價”的招牌,記者查詢發現,氨柔比星是日本生產的一種處方藥,用于治療小細胞肺癌。店主告訴記者,她有特殊途徑可以大量拿藥,并且不需要患者提供處方。
賣家:“我哥在日本,他導師是藥劑師。”
記者:“不需要處方就能開嗎?”
賣家:“對,他導師就是藥劑師,所以開這個藥好開。”
記者:“那這樣能長期供貨是吧?”
賣家:“就是長期供的,之前我還郵到青島,現在我都不郵到青島了,我就不經過我的手了,就直接從日本發過去就再放心不過了。”
店主還表示,如果需要,她也可以提供足以亂真的虛假發票:
賣家:“你像讓一些二道販子提供發票的話,他都不給提供。因為我做的多了,病友用PS做了一個發票給你們用的。”
記者:“那個發票看不出來嗎?”
賣家:“看不出來,他是仿照我的原版發票改的,做的像模像樣,還有章呢。”
另一家號稱能從印度代購“吉三代”仿制藥的賣家也表示,可以長期提供這種治療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藥品,而這種藥品目前并沒有獲準在我國上市。這位賣家說,從印度那邊拿藥也需要處方,但他一手就能辦:“只要醫生推薦你吃“吉三代”就行了,剩下的我們都可以去安排,因為印度那邊也要處方,但是那邊我們有人,可以直接給你開出處方。”
閑魚:平臺監管難度大,屏蔽關鍵詞會影響正常商品交易
我國藥品管理法規定,依法必須經批準而未經批準就生產、進口的藥品,或者依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就銷售的藥品,以假藥論處。201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頒布修訂的《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時,就特別對處方藥的銷售,作出明確而細致的規定:藥品零售企業應當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以及醫療機構,都不得采用郵售、互聯網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至于個人,沒有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更是不能銷售藥品。
事實上,這些年,有關網絡平臺違規銷售處方藥的報道,多如牛毛。但類似的情況,仍然屢禁不止。作為買賣平臺服務的提供者,閑魚方面為何沒有作為,或者說其監管成效并不明顯呢?
昨晚,閑置流轉網絡平臺閑魚方面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表示,類似的情況,的確時有發生,閑魚方面也一直在采取相應的措施。閑魚公共關系部門工作人員姚維佳說,這類情況之所以屢禁不止,與閑魚這種C2C的商業模式有一定的關系:“相比較電商平臺而言,閑魚上更多的是個人用戶,并不是專業的賣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監管上的難度。比如說有一些惡意的用戶會不斷地更換一些關鍵詞來逃避監管。另外,很多這種交易,都是引導用戶到平臺之外去完成交易,這樣的話就會繞開我們平臺的監管。”
姚維佳說,這其實是一個監管與反監管之間的一個角力,對于那些惡意用戶來說,他們的成本相對比較低,但對于平臺方面來講,又不能因為少數惡意用戶的存在,而損傷大多數用戶的體驗:“平臺方在設置這個關鍵詞過濾的時候,還需要權衡大多數用戶正常的需求,比如說喝茶這個關鍵詞,最近就被黑灰產業利用了,但是喝茶這個詞本身是一個很正常的詞語,如果我們喝茶兩個字完全屏蔽,那么很多用戶家里閑置的正常的茶葉也發布不了,會極大的損傷用戶體驗。所以我們一方面要保護正常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不斷的和黑灰產發明的這種變異詞去作斗爭,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閑魚方面表示,會繼續對此類違規甚至違法信息采取零容忍態度,在排查或接到用戶舉報后,第一時間下架相應的違規商品,并對相應的賬號進行封號、降權、禁言等相應的處罰。此外,也會不斷地升級相關的算法和規則,完善交易模型和防控體系,通過技術的手段不斷縮小漏洞出現與封堵處理的時間差,并呼吁閑魚用戶一起抵制違規違法內容,以平臺為主、社會共治的多方合作,來對抗不法行為。
近年來,網上買藥愈發成為潮流。數據顯示,2018年,阿里健康平臺成交額達到400億元,平安好醫生平臺成交額也達到30億元;京東此前曾披露旗下京東大藥房過去3年藥品品類收入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0%。
網上售藥確實方便了患者,但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諸多不規范銷售行為。藥品安全關乎生命安全,所以有專家呼吁,“對處方藥的管控需要像對槍支管理般嚴格”。監管難度大、考慮用戶體驗,都不能成為互聯網平臺為違規行為提供土壤的借口。
責任編輯:趙慧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